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老携幼”走出短视频陷阱

  评论员观察

  抄袭模仿、低俗擦边、耸人听闻的谣言、千篇一律的剧本……不少人直呼想刷到有营养有价值的短视频已变成一件难事。不仅如此,虚假营销、不良价值观引导以及短视频沉迷等问题更让青少年和老年人屡屡受困。(7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不知何时起,“短视频家庭”越来越普遍了。很多家庭,人手一部手机,夫妻俩在客厅刷、老人在阳台刷、孩子躲在房间刷……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就是,一家人去餐馆吃饭,菜肴上来之前,人人都在低头做着同一件事情:刷短视频,且互不打扰、各得其所,让人感觉他们是在拼台。

  同样的种子,结不一样的果子。同样是刷短视频,对不同群体有不同影响。

  对老人群体来说,“短视频式养老”可以帮助老年人打发一些时光、带来一些快乐、增长一些见识,同时也转移一些注意力,减少对晚辈过度依赖,这是好的一面。翻开另一面,老年人沉溺于短视频,轻则伤神、伤身、伤和气,重则破防、破财、破家业。某地一位68岁奶奶,与短视频中某位假明星“谈恋爱”,倾尽个人积蓄给对方刷礼物,口袋空了之后,她还不听家人劝阻,准备去捡垃圾卖钱刷礼物。走火入魔若此,令人感慨系之。

  对未成年人群体来说,“短视频式育儿”弊端之大、负面影响之深远,应该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理由有三:一是基数大,相关报告显示,超八成未成年人用过短视频,而农村、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二是沉迷度高,不少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依赖达到中度、高度水平,“戒断”时出现严重的反应——孩子因为手机被老师或父母暂扣之后选择轻生等过激行为的新闻时有发生;三是危害深,过度沉迷短视频将对未成年人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身体到心理,有些是可逆的,有些则不行,譬如视力损害、人格畸变等。

  短视频是技术舞步踩准需求鼓点的产物,乃时势使然,难以阻挡。即便如此,我们对附着其上、显而易见的弊端仍要保持一定的警觉,多下兴利除弊之功,防范越滑越远。就目前情况来看,强化治理意识、提升治理效率,降低短视频对“一老一小”的“暴击度”,非常必要。

  在这条治理链条上,监管部门、相关机构、短视频平台、个人、家庭等都是重要一环,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才能让整个链条运行不“卡顿”。监管部门有行政权力、相关机构有行动实力、平台有技术优势、家庭有亲情感召、个人有自制能力,形成治理合力的话,局面必将大为改观。     (连海平)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评论
   第A5版:防御台风“泰利”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防抗救”结合 打好防台风主动仗
守护暑期“小候鸟” 彰显城市“大温情”
“谣谣”无期
“扶老携幼”走出短视频陷阱
医美规范从合同文本开始
停车收费不能“利字当头”
“招聘回避”何以上热搜
实习证明岂容买卖?
扩宽单车道,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