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老房新生,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广东以推进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为切入点,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去年57个县(市)实现了“县县均有历史建筑”。截至目前,广东共有4050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总数在全国前列。(4月28日《南方日报》)

  说起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我们更熟悉让考古成果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法,近几年也发展了不少此类创新实践,像故宫文创、《唐宫夜宴》影视节目、云游博物馆等,都“打通最后一公里”,点亮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密码;却鲜少提及怎样让更多人参与其发现、发掘过程。诚然,由于专业性要求比较强,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也常常对此心向往之、力不能至。

  怎样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起步一公里”,广东的实践带来启迪。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巧借力”。比如向文物保护爱好者借力。在揭阳,有一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物保护爱好者,可以被吸收进入业余文保员队伍,参与日常巡视检查;再如向产权人借力,在潮州,历史建筑除了有专家推荐,还能产权人自荐。此外,还向新技术借力,如全省建立历史建筑信息展示平台,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图册,人人都可以打开手机参与历史建筑“掌上游”,更能带动群众全链条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人人参与,成效可观——目前全省4050处历史建筑中,有3767处已设置保护标志牌。可以说,从田间地头到厂房旧址,处处都讲述着“老房新生”的鲜活故事。而正是由于广东深入开展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才实现了历史建筑“县县有”,让历史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唤醒历史建筑,本就是“给自家老房子修屋顶”的好事一桩,应该从始至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今年,广东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任务,提出要支持修复一批历史建筑和不动产文物。近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公布,拟增13处历史建筑。如此加强保护力度、拓展保护范围,也意味着广东历史文化保护有了更大的资源投入需求。各地各部门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推广经验、形成品牌特色,着力培育好历史文化保护的社会力量,全链条、多方位发力,持续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让群众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更充分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专题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6版:抓好“双统筹” 夺取“双胜利”
   第A7版:抓好“双统筹” 夺取“双胜利”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DGA14版:生活圈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培育大国工匠 建设制造强国
让科研“钱袋子”放得更开、管得更好
企业算盘不要太精
刘畊宏的毽子操为啥“火了”?
让居家解锁更多生活技能
微评
老房新生,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有规矩才“有戏”
火爆全网的“微力量”给我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