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课后服务提质,不妨做好加减法

  评论员观察

  对于很多双职工家长来说,如何接送孩子以及安排放学后的时间,一直是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不少地方都推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一致。

  好政策还需要好执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72.7%的受访家长希望可以在课后延时安排课业辅导和答疑,69.7%的受访家长希望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家长期待的其他形式还有:培养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自由阅读和参与社会实践等。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这项教育惠民举措深得人心。但很显然,家长们对于课后延时服务还有更多期待。家长们的诉求很多元,有的需要辅导,有的希望培养兴趣爱好,有的想要锻炼身体,这就意味着,整齐划一的课后延时服务恐怕很难让人完全满意。事实上,从各地执行的情况来看,的确五花八门,有的地方收费,有的地方不收费,有的辅导功课,有的只是看着写作业,家长、老师相互埋怨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存在。

  作为备受关注的民生大事,课后延时服务不能满足于有,不妨从“有”到“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关键要在内容上做加法。这不仅是教育部提出的“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要求,也是满足家长们多元诉求的需要。内容上做加法,让不同的孩子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爱好,有不同的选择,喜欢体育的可以去操场上运动,爱阅读的可以读课外书,想快点写完作业的就安排自习。这样的加法,对于校园管理与老师来说,责任更重,压力也更大。是以学校为主体还是引入校外机构?经费从何而来?应逐步形成更合理科学的办法与财政补贴机制。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还要做减法。千万不能让延时服务变成了变相的集体补课,加重学生的负担。尤其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后延时虽是惠民服务,但并非每个家庭都需要,对于可以正常放学回家的孩子,也不妨让他们该回家就回家。

  总而言之,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切不可“一刀切”。只有满足不同的需求,才能让教育惠民政策真正发挥出便民利民的效果。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天问
   第A6版: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专题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让基本公共服务“国标”造福14亿人
从“赌石第一案”说开去
农产品不能为“美”而失“真”
“征信链”破局小企业融资难
美丽广州
课后服务提质,不妨做好加减法
旅游IP化,未来可期
俯下身,让政务窗口更接地气
撤销家暴妈妈监护权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