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牌假货”为何屡禁不止

  几十元就能买“世界名牌”?“火红”的假货生意令人“叹为观止”。此前有媒体报道,江苏常熟外贸村仿制销售大量名牌服饰,包括知名运动品牌、潮牌以及一些奢侈品牌。近日,有媒体记者再次实地探访发现,严打之下,这里假货照卖不误——尽管很多档口关门,但是却转移到了线上,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商相册来进行销售。

  假货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由于网络强大的连接作用,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一个速度快、容量大的“集散地”,其危害更加不容小觑。人常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但在网络售假过程中,不仅有“跑路”的风险,“庙”也可能随时被废弃。无疑,当制假售假的触角深入网络,超越地域空间、管辖空间的假货市场交易隐匿性更强,网络打假难度不断升级给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假货越畅销、假货生意越红火,带来的杀伤力就越大。但无论是消费者、品牌商家还是地方形象都不该为假货带来的伤害买单。在消费升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对假货产业链“零容忍”理应成为社会共识。外贸村的假货问题屡禁不绝,说明假货问题可能已经不是一个点、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一条链、一个整体的问题。只要市场有需求,只要利益链仍存在,只要有人愿意购买,那么仅靠抓一个环节、一个源头,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表明,治理假货问题应秉持一盘棋思维,线上线下齐抓共管,从制假源头到销售环节,实现监管与治理的全链条化、常态化。

  为此,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对制假售假坚决说“不”。这要求监管触角敏感度持续提升,执法也必须在技术、管理与策略上下足功夫。同时,相关网络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监督并对销售假货的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费者也需要警醒,别因被“大牌、低价”诱惑而给假货倾销提供便利,在买到假货时也别因怕麻烦而放弃举报和维权。只有将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利益链彻底打碎,让消费市场清清爽爽,才能还网络消费、大牌消费舒心、放心。        (张冬梅)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国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为乡村振兴“广交”天下客
美丽广州
坚决切除不规范诊疗这颗毒瘤
不让AI洗稿“洗”掉原创精神
谁来拆掉这桩不幸婚姻
客户忠诚不是企业傲慢的资本
“大牌假货”为何屡禁不止
乡村儿童阅读当从何处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