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厚植反家暴的法治土壤

  全国妇联今年将提交《关于公安机关设置反家暴工作专项统计的提案》,提案建议公安部门贯彻落实反家暴法的相关规定,在110报警系统中将“家庭暴力”单独列项,作为专项统计指标,做好涉家暴案件的信息登记,从而督促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性执法。

  反家庭暴力法已满5周岁,恶性家暴事件仍然不时映入公众眼帘,说明反家暴任重而道远。家暴现象禁而不绝,原因错综复杂,有传统观念、社会因素,也有家庭情况、个人原因。落在法治层面,有执法问题,也有司法困境。全国妇联提到的“拉姆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20年6月,到拉姆出事的2020年9月,3个多月时间里,拉姆家人多次报警,民警都当作是家务事处理。假如,当地民警更加重视,严格执法,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在执法层面补短板,有利于抓早抓小,封堵家暴“蚁穴”。正如全国妇联建议,在110报警系统中将“家庭暴力”单独列项,把家暴警情处置及告诫情况进行专项统计,有利于公安机关对社会家暴情况做出有效评估,有利于提高民警对家暴案件严重性的认识,从而更加重视反家暴工作。对于一些家暴来说,警方重视与否、得力与否,对于家暴的走向至关重要。

  厚植反家暴的法治土壤,还要从司法层面强弱项。一些人在遭遇严重家暴、走投无路之后,准备走司法程序,但发现这条路充满荆棘,并不好走。由于报警之后,一些民警往往将家暴当作“家务事”而不予处理,很多被害人在报警后被“劝退”而得不到证据固定和救济,官司无法打。就算有证据,官司也不好打,因为家暴受害人往往也是较为弱势的一方,打一场官司要过五关斩六将,难于登天。

  其实,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都差不多。为此,不少国家着力在司法体制上破解。比如挪威,就对配偶、儿童或其他亲密关系者的暴力侵害案件实行“无条件司法干预”的公诉原则——警察和公诉机关在没有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施暴者提起诉讼。此项改革,改善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受害人由原来的控诉一方,变成了案件的证人。同时,也使对施暴者的刑事处罚更为容易。

  很多人一直在努力,想让全社会明白一个道理:家暴不是家事,而是社会性事件,应纳入法治视野。而要形成这种共识,并把共识转化为共治,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只有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的努力还不够。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权威发布
   第A3版:全国两会·委员通道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6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区街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以“标准”为餐饮节约撑腰鼓劲
“猪芯片”事关乡村振兴大计
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可行吗?
美丽广州
厚植反家暴的法治土壤
美育入中考不能一考了之
该唤醒文物“睡美人”了
“两栖青年”别舍本逐末
用汉服照登记结婚,不妨开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