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评论

谁为无堂食外卖专属标识“保真”?

连海平

本文字数:962

  无堂食外卖商家,必须亮明身份了。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外卖平台应对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

  外卖市场红火,确实给宅男宅女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线上点餐、下单,然后坐等外卖上门的松弛感、幸福感,确实不是外出兜兜转转觅食可比。不过,“饭来张口”的餐饮消费模式让人欢喜让人忧,其中“线上有经营,线下找不到”的“幽灵外卖”就是痛点之一。由于不进店堂食,顾客无法实施面对面的监督,食品质量保障就少了一道重要关卡。笔者曾经进入某城中村小巷,发现三步一店,都挂着外卖招牌,由于大门紧闭,外人根本瞧不见里边的卫生情况如何,但小巷周边的卫生环境确实令人倒胃口,污水横流,苍蝇乱飞。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新规,对准行业沉疴实施“靶向治疗”,值得期待。针对“一张证照开多店”的乱象,明确“一证一店”原则,堵住资质造假漏洞;要求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让消费者告别“信息盲区”;“每月线下抽查不少于5%、两年全覆盖”的硬性指标,更将平台审核从“形式核查”推向“实质监管”。特别是“互联网+明厨亮灶”与可溯源封口包装的要求,把后厨卫生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厕所旁做料理”的惊悚场景失去生存空间……

  其中,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可谓共赢之举。对于经常点外卖的人来说,专属标识就是“避坑指南”,助力明白消费;对于诚信经营的商家来说,专属标识就是“诚信标签”,能减少顾客误会;对于外卖平台来说,提高外卖“透明指数”,可以减少用户与商家发生冲突。不过,现实也许比理想更骨感,商家是否有变通的办法、专属标识制度能否顺利落地仍是一个未知数。就拿“互联网+明厨亮灶”来说吧,一些无堂食的商家通过“固定画面循环播放”“AI生成视频”等方式逃避监督,让这一手段渐成“稻草人”,就是前车之鉴。若专属标识最后只成为一张可有可无的“外卖贴纸”,恐怕就与其设计初衷背道而驰了。因此,专属标识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信息失实需负什么责任、由谁来监督实施等方面都应该有明文规定,“解释权”不能尽落商家之手。

  “指尖上的消费”,必须对应“看得见的安心”。“幽灵外卖”的治理,本质上是一场关乎信任的修复战。只有平台、监管、消费者三方联动,用技术手段扎紧审核篱笆,用制度设计提高违法代价,用社会监督压缩生存空间,才能让网络餐饮回归“真实为本”,守护好每一份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热乎饭”。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2谁为无堂食外卖专属标识“保真”? 连海平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