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娱·闲情

小区温度

李晓

本文字数:960

  我在这个城市已搬了4次家。每次搬家都面临一次“断舍离”。

  而今我在这个小区已住了3年多。这是只有两幢大楼的小区,对面马路生长着胡须披挂的小叶榕树,那是树的气生根。小区里面栽植了合欢、樱花树、百日红、白玉兰、银杏树,我常常下楼散步,享受着树木花草气息。

  住了不到一年,我对这个舒适的小区就有了一种归属感。与小区居民们的交往,从在楼道、电梯、街区的点头之交,到可以在一起闲聊、串门、吃饭,这还是因为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了。以前我这人看起来严肃深沉,表情如出土的兵马俑,实在难以让人接近。小区的保安老牟首先打破了局面。老牟在保安亭里常见我腋下夹着书报匆匆走路,他有天主动招呼我:“李主任,上班啊?”我回答说:“是的。”从此以后遇见老牟,他就称呼我为“李主任”了。我在单位其实并不担任主任职务,可对老牟的这种称呼又不便拒绝,但心里还是有愧,于是写了篇《李主任》的文章发表了,这倒让我赢得了“李主任”的更大名声。后来我才明白,老牟其实知道我不是单位的“李主任”,他喊我“李主任”不过是基于我的相貌。

  此后我与老牟他们几个保安的关系也亲近起来。我发现,对小区人家的熟悉程度,非保安大哥莫属。比如保安老刘告诉我,某楼层的许大爷喜欢半夜起来唱京剧,遭到居民投诉,后来睡不着的许大爷夜里就到楼下来来回回走路……这些保安大哥的眼睛比小区里安装的监控还灵。

  老牟更是一个有心人,他陪许大爷聊家常时得知,许大爷的儿子在上海安了家,他的老伴儿去世后,许大爷一直不肯去上海随儿子一家居住,许大爷说:“这房子里我老伴儿的气味还在,我怎么忍心离开。”老牟把许大爷的事情告诉给了那个投诉的邻居,邻居顿时在心里原谅了许大爷,还说“许大爷愿意唱就唱吧”。有一天,这个邻居敲开了许大爷的家门,端去一碗热腾腾的羊肚菌鸡汤。有意思的是,再也没听见许大爷深更半夜起来唱京剧了。

  去年春节,一起跳“坝坝舞”的几个大爷大妈倡议,邻里之间在一起吃个团年饭。信息发到微信群后,迅速得到响应。一个在酒店做大厨的邻居特地请假回来做菜,那天,我也参加了通过众筹举办的小区团年宴,有30多桌,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来了人。我发现,团年宴后,邻里碰面时眼神里流露的是温良和善的光芒。

  城市犹如大树,小区就是它的一个枝丫。栖息在同一个枝丫上,共同沐浴绿叶里的阳光,这是对邻里之间美好缘分的珍惜和拥有。

  (李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 A7小区温度 李晓2024-06-01 2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