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娱·闲情

听孩子们用粤语讲广州故事

首届“粤味共享 声动湾区”儿童粤语讲解大赛十强诞生

卜松竹

本文字数:1493

小选手在表演

小选手的表演声情并茂

小选手的表演声情并茂

  讲起粤语,你是不是一下子就会想起“月光光,照地堂”,或者“炒米饼,糯米团”之类的童谣?那些朗朗上口的乡音里,有属于大家的童年记忆。

  时代在变,粤语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也在变。今时今日大家感兴趣的那些“靓嘢”,如果用粤语来讲,又会有怎样的精彩?

  由广州博物馆、广州日报、中国大酒店联合主办的首届“粤味共享 声动湾区”儿童粤语讲解大赛十强和优秀名单已经产生。6月7日晚,小选手们将在镇海楼前,用广府乡音,讲述广州故事、岭南韵味、时代风情,并为大家推荐几道经大厨们精心打磨复现的“消失的名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地道的粤语表达 需要日常的浸润

  这个大赛备受欢迎,4月29日启动后,短短几天时间,广州博物馆的官方邮箱便累计收到超过860封的邮件。不少小选手还是第一次开口说粤语,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大家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小选手努力学习粤语的干劲和家长们的支持。进入复赛的30名小选手,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13岁。

  5月12日,广州博物馆组织进入复赛的选手进行了赛前培训及复赛讲解主题抽签,重点落在粤语表达、讲解技巧。5月13日~5月19日,复赛选手根据抽到的主题内容,录制视频发送至馆方邮箱。5月23日,专业评委在广州博物馆就复赛选手的参赛视频进行了现场打分评定,综合5月21日~5月26日的线上展示及投票环节的网络评选得分,最终10名小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他们分别是:陈王永、陈盈嘉、黄诗乔、李佳阳、李心吾、梁珀瑜、吕宥衡、唐卓然、应卓恩、张钰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复赛专家评审现场看到,许多小选手不仅台风靓、气势足,讲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从老广的饮茶习俗到“九大簋”,从云吞到乳猪,从老店家到菜名里的吉祥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听着小选手用童稚、纯真的话语讲述广州饮食文化的精彩故事,着实令人感动。不过,评委们也指出,部分孩子的一些粤语表达仍不够“地道”,方言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从普通话“直译”,虽然孩子们有意识地运用了许多地方俚语、俗语等,让语言更加“有味道”,但要能更好地掌握本乡本土的方言,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浸润。

  用家乡话讲家乡事 体现一种文化传承

  2021年~2023年,广州博物馆联手中国大酒店推出了三季“消失的名菜”,从一批馆藏老菜单中,“打捞”并再现失传的粤菜,并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全民做粤菜的活动,三季项目成果还结集成书。“消失的名菜”第四季正式问世之前,主办方希望把传承粤语、传承广府新味的主动权交给充满活力的小小少年,从他们充满童真的眼光里,解读不一样的广州风味。为此,便有了这个“粤味共享 声动湾区”——“消失的名菜”儿童粤语讲解大赛。大赛将“食在广州”相关主题内容,以限时粤语讲解的方式,提升粤语文化的传播力及感染力,以比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5月30日,广州博物馆组织进入决赛的小选手进行了赛前培训。在培训现场,陪着孩子来的郭女士表示,自己一家都是美食爱好者,所以知道有这个比赛后没有犹豫就报名了。粤语讲解比赛是一个非常棒的平台,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熟悉家乡的文化,更能熟练掌握粤语的表达,“参赛的这段时间,我都觉得她的粤语讲得明显进步了”。

  另一位家长刘女士表示,孩子平时就在语言表达、主持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又报了粤语讲古的课程。在不同的场合中,需要不同的语言表达,而用粤语介绍广州的文化,有着其他表达形式难以比拟的优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次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参加了比赛,哥哥是一位对广州文化充满兴趣的少年,在家里经常督促妹妹讲粤语。如今妹妹进入了十强,哥哥很高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 A7听孩子们用粤语讲广州故事 卜松竹2024-06-01 2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