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从5月至12月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
汽车下乡,并非新鲜事。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曾实施过该政策,给众多企业、消费者留下了美好记忆。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接棒”,下乡活动连年开展。效果如何?用个网络热词来形容——真香。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0%、169%、87%,去年这一数据为1.23倍。汽车“下”去了,销量上来了,堪称立竿见影。
数字的变动背后,意义实实在在。从大局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汽车消费“块头大”、潜力足、产业带动作用强。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潜力,直接关系消费的“火力”、经济的活力,于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等亦有助益。从车企的角度看,下乡意味着庞大的市场、广阔的“蓝海”。据统计,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43.7%,而2023年农村地区仅为17%,相比城市地区差距明显。这背后,蕴含着巨大潜力。对消费者而言,“下乡”可不是空手去,而是带着各种实惠。尤其今年活动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相结合,明确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必将更好惠民利民。
对了,还可站在城市的视角——根据通知,今年下乡车型共99款,较上年增加30款,广汽埃安、广州小鹏的多款车型均在其中。广州是汽车制造大市,国内每10台车就有1台“广州造”。至于新能源,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65万辆,实现翻倍增长。汽车产业之于稳经济意义重大。再看消费,广州有广袤乡村,广东具有庞大消费市场,乘着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东风,给汽车产业加油助力,意义不言而喻。
既如此,如何把好事办好?能否给新能源汽车下乡提提速?有三点值得提醒。
一是宣传要先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鼓励购车,提升消费意愿、产品认知度应“走”在前面。眼下在一二线城市,“绿色车牌”比比皆是,人们见得多、聊得多,接受程度自然也会高。反观部分农村地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还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戴着“有色眼镜”。对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新能源汽车科普力度,办好各类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让消费者的好感度、接受度“涨”起来。
二是供给要对路。汽车下乡可不是“积压品下乡”,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要看到,乡村使用场景有其特点。举两个例子:早两年家电下乡时,曾有企业发现一些地区的农民喜欢把洗衣机放在露天小院使用,于是重新设计产品外壳,解决了下雨生锈等问题,受到欢迎;在不少农村、乡镇,“老头乐”(低速电动车)圈粉无数,为什么?便宜、实用,方便接孩子,干活的时候还能拉化肥、工具……各地车企不妨深入调研,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差异化产品,让产品更“皮实”、更“能装”、更具性价比,更好回应需求。
三是配套要同步。对,是“同步”,而不是“跟上”。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下乡还面临几道“坎”,比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在汽车下乡的同时,配套也该一起下、协同下——后顾之忧减少了,才能让消费者更愿意“买买买”。
短板也是潜力板,堵点就是增长点。多方推一把,必能让新能源汽车下乡“热度”更高、马力更足、带动作用更强。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