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如果您在桐庐没有收入,吃饭遇到困难,您可以进入本店告诉工作人员‘来份单人餐’,吃好直接走,不必客气!”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一家烧饼小店门上,贴着这样一张海报。(3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语短情长,大抵如此。顾客无需多言,只要对上了“暗号”,就能从店家那里拿到免费“单人餐”。一次次爱心传递就在双方默契中悄然完成,而这恰恰是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为何?只因恰到好处,既能雪中送炭解他人燃眉之急,也温柔安放了他人的窘迫和自尊。现实中,学校“偷偷”为困难学生充饭卡、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隐形”资助学生,类似举动广受好评的原因便在于此。
做好事、行善举,很多时候“无声”胜有声。这则新闻的“暖心”还不止于此。把时间线倒回去年10月,烧饼店老板章小祥和家人去新疆旅行,在当地一家早餐店门口,看到一张“免费吃饭”的爱心公告,这让经历过“困难岁月”的他十分感动,回去后当即也在店里贴上了爱心海报。再倒回30多年前,章小祥走出大山来到杭州摆摊创业,在面临窘况坚持不下去时,手头也不宽裕的好心房东伸出了援手。淋过雨的人,总是更懂得为他人撑伞。早在他人的一次次帮助中,爱心的火种便已在章小祥心里扎根。
曾有哲学家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化而用之,义行善举的意义,就是用一颗爱心去唤醒另一颗爱心。该店爱心海报的最后一行写着:“希望以后有能力了,(您)也可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接力仍将继续,这是对善行最好的回报,也是最温暖人心的地方。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