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自拆自建为老房“新生”探路

陈文杰

本文字数:1216

  正在老去的房子如何“善后”?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着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的街坊业主们。当这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旧得不能再旧”时,街坊们一个特别的决定,“改写”了这栋D级危房(整栋危房)的命运——他们“自己掏腰包,自己当甲方”,委托开发商以原拆原建的思路拆除重建,开启了“自拆自建”的探索。(3月19日《广州日报》)

  自拆自建,即自行拆除属于自己的房屋,在原地再建新房。这看上去顺理成章,实则知易行难。因物业的不可分割性,多产权房屋在更新改造上,常常面临着产权复杂、协调不畅等协商困局。即使业主们改造意愿统一,自拆自建不仅要考虑成本、费用分摊等现实问题,还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合规考验。总之一个字,难。

  可正因为“难”,方显“广州首例”的难能可贵——在广州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的背景下,集群街2号楼“业主出资,政府帮忙”的自拆自建方式,探索出一条多产权业主危旧房屋拆除重建新路径,也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新思路。不妨细剖“集群街2号楼自拆自建”这只麻雀,看其如何破题。

  众所周知,旧房改造的协商问题,大部分还是关乎钱的问题。正如集群街2号楼多次召开居民大会商讨拆建,每每谈到出资问题就卡住。而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共识问题。共识难以达成,项目就难以推动,这时就需要政府来“帮忙”。

  怎么帮?这有技巧。尤其在旧房改造上,“帮”多了,容易回到政府大包大揽的老路子,财政吃不消;“帮”少了,业主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出资改造的动力。因此,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找准痛点、突破点,才能把忙帮到群众心坎上。

  在政策创新上,当地巧用奖补政策,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民生”。从奖补房屋物业维修资金,到补贴前期工程设计等相关费用,再到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在按照“谁出资、谁受益”原则的前提下,以适当财政激励撬动业主出资,这些措施有效破解资金筹集难的问题。在服务创新上,当地积极打通民生工程审批过程的堵点、难点,通过简化用地手续办理流程、落实多部门联合并联审批等,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时,聚焦群众生活、改善居住条件,在设计规划上“推倒重建”,“根治”旧房的老问题,既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又满足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需求,让业主对改造更有盼头。

  此外,为推动业主达成共识,当地先后组织召开居民大会9次,入户走访48次,从讲解政策到纾困解难,工作人员和许多业主沟通协调,切实解决个别业主对“自掏腰包、自拆自建”的后顾之忧。正是这份“走心”促使大家形成共识,也让项目顺利推进。

  诚然,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重建仍有许多现实掣肘,像“集群街2号楼自拆自建”这一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更适用于已经非拆不可的危楼危房。但它未尝不具有示范意义和探索价值。毕竟,房子总归有老去的一天,到时该怎么办?这或许也是不少人的现实担忧。在此意义上,“自拆自建”的方式无疑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值得深挖。期待这一“广州首例”能激发更多思考与探索,为老旧小区更新找到可以复制的“出路”。      (陈文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自拆自建为老房“新生”探路 陈文杰2024-03-20 2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