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人工智能)技术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使因病去世的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不仅可以唱歌,还能对话。有人认为,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对此类“数字生命”持保留态度,认为这并不符合生命的普遍规律,只会给在世的亲人带来更多痛苦。(3月7日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我们常说,科技是把双刃剑,AI亦不例外。比如,AI技术用于人脸、语音识别,可以提高安防效果,大量节约人力。可如果被坏人利用,则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AI“复活”已故亲人,会弥补一些人未好好跟亲人告别的遗憾,带给人们温暖和慰藉,但也可能会让一些人陷入更深的痛苦。
诚然,用AI“复活”已故亲人打破了真实和虚拟的边界,的确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也会带来伦理方面的争议。但不可否认,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新技术,AI技术正在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这种巨大改变,和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一样,挑战着现有的社会规则、道德和伦理。AI“复活”亲人引发伦理之争,正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科技进步的步伐不可逆转。如何把握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的边界,在加速发展和审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推动科技进步、加速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在享受AI技术成果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防止其刀刃伤人。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就人工智能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助其规范发展,相信通过各方关注,AI技术必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