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名为“盲盒社交”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3月3日《北京青年报》)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热潮下,盲盒社交上线了。据统计,参加盲盒社交的主要都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想象一下,彼此陌生的人一起看电影、玩桌游、吃饭聊天。看起来跟“搭子社交”差不多,却因“盲盒玩法”多了一些神秘感。有人图个新鲜、惊喜感,有人纯属好奇、玩玩看,有人忙中偷闲、交朋友。相比于传统熟人社交模式,盲盒社交主打的就是一个自在随心。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没有熟人的压力,少了交际的顾虑,没有固定的框架,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展现自我,找到与自己同频同好的伙伴。正因如此,盲盒社交与随性又不失个性的年轻人几乎“一拍即合”。
然而,盲盒社交带来的只有惊喜吗?未必。盲盒社交说到底就是陌生人社交。既然跟“陌生”沾边,加之互联网的隐匿性,使得不确定性成为它的重要属性。“未知”可导向“惊喜”,亦可导向“惊心”。从反馈来看,一些人在此过程中结识了新朋友,也有人因此遭遇了不好的社交体验,甚至卷入骗局、遭受损失。对年轻人来说,既要看到盲盒社交带来的美好,也要警惕潜在的安全风险。毕竟,安全若没保障,“社交盲盒”就可能成为“潘多拉魔盒”,不仅无法为社交生活增添精彩,反而有可能给人带来重重“惊吓”。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