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评论

让年轻人与工厂“双向奔赴”

夏振彬

本文字数:1028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非兴趣入学的状况。年轻人就业脱实向虚,对技术的追求缺乏热情,不愿进工厂。”全国政协委员邵驰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建议加快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破解“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难题。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并非一个新话题。这两年,各界多有关注、频频议论。其原因,已被“摸”得很清楚。比如,“进厂打工”不少岗位薪资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工作内容相对枯燥,等等。近年来,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发生了不小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等。在一些人眼里,工厂就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远不如送外卖、直播带货来得舒服自在。社会层面的有色眼镜、刻板印象,成了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重要“推手”。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为6191.7万人,而人才需求缺口多达近3000万人。可以说,年轻人愿不愿意进工厂,不只关乎企业的发展,更关乎制造业的未来。那如何让年轻人与工厂“双向奔赴”?

  要让工厂更“香”。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直接改变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环境。仅以广东为例,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正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对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意味着“工厂”早已不是过去的概念,它们更高端、更智能,正用自身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要让年轻人更“专”。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比如紧盯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紧缺专业等,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鼓励开展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实践,更加精准有效培育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在手,才能前途不愁。年轻人获得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自然水到渠成。

  此外,风尚很关键。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形成一种氛围、一种风气,才能正向循环、顺理成章。眼下,不少人选择职业院校,仍是“学习不好”的无奈之举;一些家长也将学技能视为读高中、大学之下的“次等出路”。对此,仍需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要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环节强化保障,让技能人才更有奔头,进而激励引导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有一天,学生觉得学技能稀松平常,家长觉得孩子进厂“脸上有光”,“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已然彻底解决。   

  (夏振彬)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10让年轻人与工厂“双向奔赴” 夏振彬2024-03-05 2 2024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