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3月4日人民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回顾去年成绩单,就业规模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数据表明,就业形势正在逐步改善。着眼今年,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恢复、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的就业增长点将不断涌现,但由于社会预期偏弱,做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意见》明确,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两个信息很关键:就业公共服务和基层。从前者看,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是促进劳动力供需匹配的重要举措,也是就业工作贯穿全年的重要抓手。从后者看,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就是要将公共服务做到位,抵达“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加快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那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几个关键不容忽视。
其一,精准服务。从内容上看,就业服务涵盖职业介绍、职业辅导、职业培训等。这些环节越精准、越有针对性,就越有利于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效对接。《意见》强调要定期组织职业指导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家等深入基层服务网点提供服务。这其实就是通过统筹调配服务资源,确保可以提供均等化和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此外,要精准供给服务,还需要瞄准重点群体,比如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根据差异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其二,数据互通。完备的就业信息是有效开展就业公共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推动就业信息和数据互通共享,有利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就业服务质效。一方面,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推动服务信息辐射基层,联网发布招聘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求职者与相关机构参与信息采集工作,提高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其三,社会参与。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公共服务的渠道,有利于发挥相关机构的优势,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就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为基层提供更加完备的就业“硬保障”;支持基层就业服务网点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开展就业服务,广泛吸引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进来,拓宽渠道。
保障高质量就业,要切实完善就业服务内容,推动服务下沉基层,不断激发人们就业的安全感和积极性。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