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临汾,你可以说你不吃醋,但一定不可以说你不能打鼓。”说出这句话的人叫张勇。近日,#喜欢的工作即使离开10年也要回来#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张勇背后的故事也引发网友讨论。(9月25日中国新闻网)
热搜中的张勇,是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15岁开始在专业鼓乐学校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锣鼓表演功夫。9月22日,在一场名为“乐上花火”的民乐晚会上,张勇站在C位,与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同台献艺,2354万人通过直播在线观看。然而,过去三十年,张勇经历了威风锣鼓传承发展的低谷。市场不景气,从业的人越来越少,不少曲牌因后继无人而面临失传,张勇所在的鼓乐团一度解散。然而,历经挫折,从被迫转行开网吧,到40岁成为大学客座教授,他用了三十年,为威风锣鼓找到新舞台。
在逆境中突围,张勇是如何做到的?1998年至2008年,十年中,张勇为了谋生,下海干饭店、开网吧、做汽车4S店职业经理人。也是在这十年里,张勇磨砺心智、开阔胸襟,对威风锣鼓的挚爱并未减少过一分。2008年,他重整旗鼓,成立山西舞者鼓乐文化有限公司,专司锣鼓教学、鼓乐编排和锣鼓销售,并慢慢搭建起30人的演奏团队。正是凭着一腔热爱,张勇闯过生活的激流暗滩,靠着奋斗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
如今,非遗技艺已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正是赶上和顺应了这股大潮,张勇的事业越做越红火。他奔走乡村,足迹遍布临汾6县300村,抢救保护1500多首威风锣鼓曲谱;他开通直播间,制作创意短视频,团队接到的培训邀约和表演机会增加了300%。让非遗资源融入文化生活,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威风锣鼓在张勇的带动下,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旺盛的创新活力。
当然,保护非遗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与时俱进,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事。作家冯骥才曾说过:“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在时光的磨砺中,只有那些敢于扬波踏浪、中流击水的人,才能精心雕琢技艺、传承匠心,真正让非遗之美绽放时代光彩。所以,传承发展非遗,要勇做“闯海人”,就像张勇那样。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