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图书市集,与其说是市集,不如说是做书人与读书人的约会。暑假期间,传统出版社纷纷走出“舒适圈”,赶往全国各地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每一次的市集都称得上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8月28日《光明日报》)
做书人有哪些呢?他们是身份多样的专业人士,有图书编辑、作者、营销编辑、书店主理人等。读书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多为年轻人。他们热衷于“City Walk”(城市漫步),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去深度体验城市的生活氛围、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不再是简单地去打卡。这样的做书人和读书人约会,是为了卖书和买书吗?是,也不全是。客观来看,尽管图书市集为一些商户创造了不错的收益,但经济效益并不是兴办图书市集的首要目标。通过市集,聚集专业的出版从业者,为更多读书人热爱阅读、分享阅读提供一种专业的引导和服务,才是更重要的事。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的阅读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从电脑到电子阅读器、手机,人们读书看报几乎都迁移到了各种电子终端上。《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亿,同比增长4.75%。其中,19岁至45岁的人群是数字阅读的主力军,占比达67.15%。同时,数字阅读正在不断向银发族和青少年延伸。然而,数字阅读并非没有缺点。相比纸质阅读所带来的时间观、秩序感和理性,数字阅读更容易变得碎片化、无序化和非理性。在纸质阅读逐渐式微的当下,图书市集给渴求文化消费的人们带去了一股新风气,为做书人与读书人建立起了一种现实的连接。让做书人发现读者、认识读者,让读书人结识书友和导师、重拾翻阅的乐趣——这大概就是图书市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完全取决于载体。法国书籍《别想摆脱书》更是写到,书籍就像是一种“知识或想象的轮子”,任何技术革命都不能阻止它的转动。这或许就是法国塞纳河畔的书市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的原因。在那里,露天书摊虽然简朴而陈旧,却让无数书刊和美术作品流向世界,成了塞纳河畔一处最迷人的风景。期望有更多的图书市集走入街头巷尾、融入生活日常,让阅读回归本真、回归生活。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