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等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试点将着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8月29日新华社)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无疑是一篇“大”文章。一方面,意义大、影响大。众所周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呢?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起点、是“底盘”,是立德树人的奠基工程,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智力支持,一头连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兹事体大,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篇幅”大、难度大。根据2021年数据,我国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数量不足问题已大为缓解。同时,素质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当然也应看到,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违反师德师风事件时有发生,一线教师任务繁重,管理机制僵化,名校一“位”难求……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亟需动真碰硬,涉及内容之多、难度之大,非同小可。
那改革试点,如何先行先试?应该说,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只要往前走,敢啃“硬骨头”,所有尝试都应当肯定。在笔者看来,有三点尤为值得期待。
一为师德师风。“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换言之,教师队伍建设得好不好,其素质高不高,师德师风是首先要看的一条。近年来,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查师德失范行为,开展典型案例通报……很多工作卓有成效,如何进一步创新师德教育方式,特别是如何从源头上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如何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还需多多探索。
二为教书育人能力。老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不是你有一桶水,学生带个盆来接就行。教育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要有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正因此,有人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做好人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而这背后,最考验的就是教书育人能力,它可不是学富五车、“清北”毕业就行。如何提高教师的这项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三为综合管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教师培训、竞赛、写论文、教科研课题、职评,应对检查验收……近年来,“教师”似乎与“累”紧紧绑在了一起,吐槽待遇差、职业通道窄等声音也时有耳闻。在教师管理领域深化改革,比如持续推进职称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优化绩效考核,以更大力度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等等,势在必行。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