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店无证卖“拍黄瓜”考验治理

  评论员观察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该市多家餐企向该协会反映,当地一对晏姓父子利用餐企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这一由头,通过频繁举报要求餐企高额赔偿,自2020年至今竟举报49次。被举报餐企认为相关举报系“恶意举报”,纷纷联名反映。(5月18日《工人日报》)

  在这则新闻事件中,有两个焦点问题。其一,卖“拍黄瓜”到底需要什么资质?这是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餐饮店制售凉菜,哪怕只是拍黄瓜、凉拌木耳这类普通的家常菜,其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中须有冷食类食品这一类目,否则就会被认定为超范围经营。其二,卖一盘“拍黄瓜”怎么会招致“职业打假”?由餐饮店无证制售凉菜牵出“职业打假”,折射出治理中的复杂一面。诚然,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在客观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职业打假人”频频现身,餐饮店依旧超范围经营,则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治理困境的存在。

  餐馆因无证“拍黄瓜”而被媒体关注,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夏天,安徽多家餐馆因卖“拍黄瓜”而被处以5000元罚款,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与热食不同,冷食食品安全风险更高一些,所以对加工过程要求更严格。譬如,制售冷食要有专门的凉菜制作间,里面要配备独立的空调、空气消毒设备,还要有二次更衣、洗手消毒的设施。对不少小店来说,装备这套设施的成本就是一道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而对监管方来说,其中也包含着一道绕不开的治理考题。

  过去的疫情三年,餐饮业何其难也。尤其是小微餐饮店的发展,更是需要花时间、花心思去恢复。小店经济产出的一盘“拍黄瓜”其实承载着居民对城市烟火气的向往。正因为如此,对小店制售凉菜亟须加以规范和管理,以更大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如何提升执法水平和治理效能,更是值得总结和思考。在这方面,株洲市有关部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接诉后,该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组织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餐饮行业协会以及被举报的餐饮企业代表召开了协调会。其目的不只是优化执法措施,而是进一步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这是尤为可贵之处。

  进一步讲,有必要优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并把“首违免罚”执行到位,真正把监管和服务融合起来。特别对某些“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投诉,相关部门及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干预,防止出现“法治真空”。在坚持制度刚性的同时,合理运用柔性治理的方法,以协商为基础实现多元共治,远比简单粗暴的执法行得通、有效果、管长久。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世界计量日专题
   第A6版:评论
   第A7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穗月留声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体育·经济
   第A13版:广东
   第A14版: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社会资本为老旧小区改造“活血”
有房才有家?
小店无证卖“拍黄瓜”考验治理
乐见消费新场景多元多样
莫让“假公益”凉了真同情
主动出击,让谣言无所遁形
“全职儿女”就是“啃老”?
立规建制守护“高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