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当心“音乐节刺客”成“回旋镖”

  热评

  音乐节高收费问题已经见怪不怪了,万千乐迷呼唤,似乎也没挽回主办方准备降价的“诚意”。尤其是今年线下演出市场陆续复苏以来,不断有“音乐节票价过高”的话题,冲上热搜。(5月17日《扬子晚报》)

  如今,线下演出在全国遍地开花,对于那些热衷于感受现场的乐迷朋友们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雨”。然而,购票平台上,部分音乐节动辄五六百元的单日门票、超过四位数的通票,却像一盆冷水,给不少消费者浇了个透心凉。诚然,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仍是一边高呼“价格让人高攀不起”,一边定着闹钟准时抢票,不过这些戏言当中,同样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演出多了,市场大了,为什么票价还是降不下来?”在关于音乐节的话题讨论中,不少网友发出了诸如此类的疑问。毕竟,在不少人的记忆中,相比价格高昂的演唱会,音乐节的票价一直走的是“亲民路线”。几十元的演出价格,是学生们多年后回忆青春的浓墨重彩,亦是打工人在步履匆匆中的难得洒脱。价格较低的入场券,让观众在自由肆意的现场中,感受着音乐属于大众的表达。如今,低价门票早已成为历史,音乐节价格趋于与演唱会持平。更令观众不满的是,部分音乐节体验观感并没有随着价格提升而有所提质。花了高价却没获得期待中的服务质量,乐迷心寒失望也在情理之中。

  在主办方提出的几个涨价原因中,艺人出场费的涨幅是最突出的一部分。当乐队或艺人通过综艺节目,一夜之间“万丈高楼平地起”火爆出圈,粉丝效益加持之下,艺人身价水涨船高总是在所难免。这也反映了当下音乐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品牌发展不足,过于依赖出场阵容。不过,仅从票价上“找补”,显然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过度依赖粉丝效益,一旦粉丝体量形成规模,livehouse(小型现场演出)、演唱会等专场活动,必将给音乐节带来冲击。另一方面,重阵容而轻服务的现象,难免消耗音乐节品牌口碑。因此,纾解痛点、优化服务,切实迎合青年群体的情感消费需求才是音乐节的运营核心。若是只顾价格忽略质量,就要当心“音乐节刺客”成为回旋镖,反噬自身。                   (刘硕)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4版:评论
   第A5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都市新闻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生活周刊·地产·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抓住恢复和扩大需求这个关键
打卡博物馆,越来“粤”精彩
“千金买跪”?
校园开放成就大学之大
新能源汽车下乡“堵”在哪?
“脱口秀”别成“脱缰秀”
用科普视频“焐热”冷知识
网游诱导充值,治标更需治本
当心“音乐节刺客”成“回旋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