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不少游戏都存在诱导充值的问题,游戏运营商通过设置大量优惠充值选项、高频率推送优惠充值活动甚至设立“游戏托”的方式诱导玩家充值。(5月17日《法治日报》)
游戏充值原本是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为何有的游戏厂商要挖空心思在“诱导”上?这与我国免费制游戏业态占主体的现状有关。尤其是在网游领域,除了部分点卡收费(以游戏时长核算)的游戏之外,大部分都是实行“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的盈利模式。简而言之,没有玩家“氪金”,游戏恐难以为继。因此,想方设法让玩家充值购买道具,就成为一些游戏厂商的头等大事。而“收割一批就跑”的想法,在一些粗制滥造的网络游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当前一些游戏运营商就将游戏收入的重心放在“新手礼包”上,意图为何,不言而喻。
在此底层逻辑上,“诱导消费”的基因其实早就刻入某些游戏开发的“底层代码”中。正如曾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你沉迷某款游戏,那不一定是你的错。”此言有些绝对,但也道出了游戏开发与玩法设计的“窍门”。直观来说,是那些玩了许久都过不了的关卡,那些总是缺少几样的升级材料,以及被刻意营造“差人一等”的游戏体验……而这些问题,只需要你付出相应的金钱就能轻松破解,游戏体验直线上升。玩家爽了,厂商也乐了,只有钱包不知何时变空了。另外,有的游戏还内置盲盒系统,将一些稀有的游戏道具或游戏人物形象放入其中。利用盲盒抽取的随机属性,将原本明码实价的道具,变成了一场运气博弈的抽奖游戏,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让一些玩家沉迷其中,实在是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免费才是最贵的”。这是游戏圈早期流传的调侃,如今,却以另一种形式照进现实。面对网游诱导充值乱象,强化监督、合力整治是必要手段,但丰富完善游戏业态,转变玩家心态,不失为另一条解题思路。毕竟,当玩家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优质游戏,有了更多可选项,那些“又氪又肝”的网络游戏自然难受青睐。这或许更是治本之策。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