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5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大型家电、汽车等工业产品下乡,一头连着农村生活,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着内需,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下乡为例,权威数字显示,自2020年7月以来,新能源车企共计发布6批累计近200款下乡车型,带动下乡车型累计销售超410万辆。数字说明,中国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随后,多地印发通知,提出将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
樱桃好吃树难栽,新能源汽车下乡显然要比其他工业产品(如传统燃油车)下乡更复杂、更棘手一些。先不说别的,仅充电服务在农村就是一大难题。农村地区居民和车辆较为分散,用车情况也各不相同,“家家拉线”既不现实也不安全,集中统一建设公用充电桩,则涉及“谁来建”“谁来管”等一系列问题。由市场主体建设的话,就目前农村的情况,商用充电桩恐怕连收回成本都不容易,更别说盈利了。仅靠市场恐怕难以解决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那么,要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目标,又该由谁来主导、采取什么模式呢?一切有待深入探索、有效破解。
就充电桩建设,至少有两点,需要地方政府付出努力。一是出谋出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让充电桩“建得成”“管得好”;二是出钱出力,从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加大对充电桩建设主体的扶持力度,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运营、维护中来。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