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朋友圈拒发工作信息胜诉之思

  热评

  因未在个人微信朋友圈转发推送医院信息,重庆涪陵某妇产医院的驾驶员陈某,累计被扣除工资10000元,且被解除劳动合同。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第九批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该案例被收录其中,陈某的诉求获得法院支持。(5月9日人民网)

  “拒绝在朋友圈发布工作信息申诉成功并成为典型案例”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公众对“朋友圈自由”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对某些用人单位强制转发朋友圈现象感同身受,并表示对陈某的申诉行为“狠狠支持”。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在线映射。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内容,通过点赞、评论等在线互动,从情感上拉近与朋友们的距离,进而扎紧自己的社交关系网,发挥人际关系效应。随着自媒体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与员工作为利益共同体,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呼吁员工在朋友圈进行宣传,也可视为一种双向奔赴。因此,进入职场后,朋友圈中工作信息逐渐增多,也在情理之中。

  诚然,在朋友圈分享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主观驱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发朋友圈”成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纳入考核的范围,鉴于雇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权力差值,这些“自愿”分享的背后,难免是员工为了职业生涯而做出的妥协和让渡。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为了能更好平衡社交平台的生活与工作,避免过量的工作内容在朋友圈中霸屏,影响观感,一些人对通讯录中的联络人进行分组划分,通过朋友圈的自定义设置来实现工作信息的“精准”投放。更不乏有人申请注册两个不同的微信账号,用以区分生活日常和工作内容。

  如果说这些无间道式的双面表演是雇员对某些用人单位“强制发圈”的无声反击,那么“朋友圈解绑”成为典型案例,就是公众对于某些用人单位随意侵犯私人空间的有力出击。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冒犯”远不止于朋友圈自由。五险一金、双休、8小时工作制……这些写于劳动法中的规定有时都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也难怪网络上出现青年群体整顿职场的调侃。事实上,虽为戏言,亦不乏真情实感,毕竟,整改的前提,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期待“捍卫朋友圈自由”这一案例典型“出圈”,能够对相关用人单位产生警示作用。             (刘硕)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解禁路边摊,考验城市治理“绣花功”
快充全覆盖,绿牌车才能放心开
社区食堂
“挖呀挖”,种法治种子,开法治的花
清除非法荐股,先要“截流”
汽车消费投诉难,难在哪?
强制扫码是霸王条款
讨论“婆孙插队”需把握尺度
朋友圈拒发工作信息胜诉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