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解禁路边摊,考验城市治理“绣花功”

  淄博的“烟火气”传到了一线城市。近日,深圳出台新条例,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在此之前,北京、上海、兰州等城市也进行相关探索。如何平衡商业经营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一道新考题。(5月9日中国新闻网)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或是一份散发着香气的街头小吃,或是一件新潮可爱的文创饰品,路边摊不仅是最具烟火气的消费体验,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而且,因其成本小、就业门槛低,可以为个体户和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低成本的就业渠道和机会。由此可见,路边摊虽小,却有大作用。尤其在加速拼经济促消费稳信心的当下,解禁路边摊体现出了民生温度与务实态度,值得肯定。

  解禁路边摊,是城市经济与消费活力所需。近年来,随着新消费形态和经营形式的出现,路边摊也具有了新的时代与文化内涵。后备厢集市、非遗集市、网红市集等风靡一时,下班后摆摊成为不少年轻人推崇的新时尚。可以看到,摆地摊已逐渐告别以往扰乱交通、噪音扰民、污染环境等固有形象,而呈现出了年轻化、精致化、社交化等新特点。周末的二沙岛,在后备厢咖啡店里买上一杯咖啡,与三五好友露营聊天,带着孩子逛文创市集,已成为一种新兴休闲体验。相似的消费场景也出现在成都的坝坝茶,以及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市集上。这样有着地方特色与文化属性的路边摊,是本地居民休闲娱乐和外来游客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可见,如今不少路边摊“旧貌换新颜”,已成为新消费形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不妨给予其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对路边摊因地制宜地予以包容、规范,有助于提升城市活力与城市品质。

  路边摊一度被禁止,主要是因为其存在占用公共空间、影响交通秩序、破坏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而粗放式的管理也让路边摊陷入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实尴尬中。事实上,烟火气与秩序感并不存在天然冲突。路边摊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矛盾并非不可化解。只要城市公共管理思维升级、公共服务精准到位,路边摊就可能得到有序发展,形成多赢格局,为城市带来活力与温暖。

  让路边摊既有烟火气又“不呛人”,考验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政策方面不再全面禁止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放开”也不等于“放任”,而是在有秩序、有管控的范围内,逐步实现路边摊管理的优化升级。比如,今年备受关注的网红城市淄博早在两年前,就对居民摆摊做出指导,规划12个便民疏导点、早夜市分布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商业外摆的经营品类、区域范围以及外摆时间等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广州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若干措施》中,也有支持外摆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定。这些举措也正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减少路边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

  一座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这座城市的烟火气。烟火气是民生之气,也是城市兴盛之气。期待更多的城市积极作为,有序“放”科学“管”,实现路边摊管理与活力的最佳平衡。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解禁路边摊,考验城市治理“绣花功”
快充全覆盖,绿牌车才能放心开
社区食堂
“挖呀挖”,种法治种子,开法治的花
清除非法荐股,先要“截流”
汽车消费投诉难,难在哪?
强制扫码是霸王条款
讨论“婆孙插队”需把握尺度
朋友圈拒发工作信息胜诉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