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求职旺季更要警惕“招聘陷阱”

  近日,网传浙江杭州一公司开设岗位招聘“凶宅试睡员”,丰厚的报酬与轻松的“躺赚”工作内容引来不少关注。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骗局。有关部门将对涉事单位和个人依法作出处理。(2月25日《法治日报》)

  其实,很多“招聘陷阱”是很容易识破的,关键是求职者在擦亮眼睛的同时,不能抱着一种天上掉馅饼正好砸自己头上的心理去找工作。比如招聘“凶宅试睡员”骗局,骗子往往开出每月五六万元的高薪,让很多人心动不已。一些求职者总觉得这样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高薪,是因为凶宅没有人敢去睡,而自己胆子大,所以才能挣到这份钱。但不妨想想,一方面,全国哪有那么多的“凶宅”等着你去试睡?另一方面,胆子大的人又不止你一个,如果真有待遇如此优厚的工作,或许根本用不着公开招聘,招聘方的亲朋好友早就捷足先登了。如果能够想到这一点,也就不会轻易相信乃至上当受骗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凡是正规用人单位的真实招聘,基本上不会向求职者收取费用,但在各种“招聘陷阱”中,不管许诺的待遇多么优厚,往往都会先向求职者伸手要钱,如“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如果求职者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可能还会被对方要求借网贷,最后工作没找到还背负上高息网贷。对于求职者来说,不管对方把工作、待遇、工资等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让自己出钱,就要保持高度警惕。不妨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对方公司企业的各种信息,他们的骗局往往都会在网络上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还有一种骗局值得警惕,就是开始的时候显得一切正常,签了合同后也按时发工资,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却不知不觉成了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最后可能面临牢狱之灾。遇到这样的“求职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端倪以后,及时脱身,并且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向警方说明情况,尽量减轻自身的责任。          (苑广阔)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迎接全国两会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专题
   第A7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筑梦大城名园,共促万物和谐
让非遗在校园四季花开
“家暴”岂能摆拍
久违的“烦恼”如何方能“绕梁不绝”
给课本“纠错”是生动教育课
不破小酒局,难言大格局
教师“直播带人”,又潮又拼
别把教师困在非教学任务里
求职旺季更要警惕“招聘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