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非遗在校园四季花开

  2月25日下午,“非遗新活力 粤传粤精彩”——2022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举行。活动通过颁奖仪式、视频展示、节目表演、经验访谈等形式,全面展现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成果。(2月26日央广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场席卷广东省中小学的活动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希望和力量,而且促使其落地生根、融入生活。“非遗进校园”集传承、展演、教育、推广四大功能于一体,激发了青少年主人翁意识,使之从“非遗学习者”成长为“非遗传播者”。当广大青少年实现了这种身份的转换,他们便有可能成为传承的主力军,让非遗文化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帮助青少年完成这样的身份“蜕变”呢?关键要让非遗从“进”校园变为“在”校园,使其成为常态化校园非遗传承活动。

  一方面,让非遗在校园生活中触手可及。从全省中小学开展的系列活动来看,非遗不仅成功进课堂、上讲座,而且随着非遗工作坊、大师工作室、“爱心非遗室”的入驻拥有了开枝散叶的基地。在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佛山木版年画工作坊已经开设了五年,所推出的作品不仅频频亮相跨国交流舞台,还扮靓了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在深圳,通过深圳市中意集团(深圳市中意公益基金会)、广东省教育基金会,优秀乡村传承学校获得兴建“爱心非遗室”的奖励捐助,为非遗“常在”校园打造出一处处花基。

  另一方面,让非遗推陈出新,“玩”出文化味。譬如,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在引进潮州铁枝木偶戏后,推动木偶戏社团参加“送戏下乡”、到潮州牌坊街表演,成功编排出一系列涉及禁毒、家庭伦理、反校园欺凌等现实题材剧目,把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了起来。又如,东莞市石龙镇明德小学创新地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舞龙舞狮项目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为非遗文化的推广普及开辟了一条新思路。通过教学的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青少年近距离、深层次读懂非遗,唤醒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现在,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落下了帷幕。回顾去年6月以来,该系列活动通过全省中小学校、非遗传承人群、保护单位、青少年宫的踊跃参与,推动传承热潮不断高涨。来自超过1000所学校的萌娃云上“高手过招”,活动点赞量超过130万人次,可谓收获颇丰。期望更多校园借助这类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成为传承和反哺非遗文化的苗圃。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迎接全国两会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专题
   第A7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筑梦大城名园,共促万物和谐
让非遗在校园四季花开
“家暴”岂能摆拍
久违的“烦恼”如何方能“绕梁不绝”
给课本“纠错”是生动教育课
不破小酒局,难言大格局
教师“直播带人”,又潮又拼
别把教师困在非教学任务里
求职旺季更要警惕“招聘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