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防“弃宠”当从源头抓起

胡俊

  随着宠物数量逐年增多,宠物被弃养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记者发现,除了常见的宠物猫、狗被主人弃养的现象存在以外,被遗弃的宠物中也包括一些另类宠物,这关联到的法律和生态等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9月28日《成都商报》)

  弃养,于宠物而言,是莫大的伤害。据悉,被弃养的宠物,约有百分之七八十都难以存活。弃养,于社会而言,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如,一些被弃养的常规宠物可能会打架、扰民伤民,甚至传播一些疾病;再如,一些被弃养的新奇异宠属外来物种,极有可能破坏本土生态系统。以在多地遭“围剿”的鳄雀鳝为例,其进入户外水体会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给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弃养宠物行为?不少地方都在完善相关法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遗弃饲养的犬只的,由养犬登记机关收容犬只,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在上海,2020年已有犬只弃养人被处以500元罚款。通过地方法规明确禁止弃养宠物,是一大进步。但正如有专家所说,弃养行为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相关法规要在执行上再加一把力。

  而要攻克执行难题,需回到养宠源头,从源头抓起。对于宠物,要分类治理。已经有地方通过犬只芯片植入、鼻纹识别等科技手段,来赋予犬只“身份”。这些做法不妨在合法饲养的宠物中推而广之,以便对宠物进行更为精准的管理。至于来历不明的新奇异宠,要紧盯线上这一主要销售渠道加强监管。一方面,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及时清理、删除涉及异宠违法交易的信息;另一方面,强化对快递公司的监督,防范违规运输活体动物。

  对于养宠之人,则要加强生命教育和普法宣传。一些人养宠物只有“三分钟热度”,主要是因为对养宠面临的种种困难预估不足,对宠物也是珍贵的生命认知不足。有媒体报道,不少动物救助站和收容所通过“领养代替购买”帮弃养宠物找新家,但“二次弃养”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德国,需参加专门的学习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认证后方能认养宠物。唯有让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更为慎重地对待养宠,方能有效遏制弃宠行为。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闲情
   第A13版:生活周刊·黄金周
   第A14版:生活周刊·汽车·旅游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楼市
   第A17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8版:区街
   第A19版:深锐周刊
   第A20版:深锐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内外联动,加快释放南沙发展动能
精准打击,让弹窗广告欲“霸”不能
“夜安全”方能护航“夜经济”
校长回归讲台可成常态
院士做科普,大材也可“小用”
“先游后付” 且试且完善
防“弃宠”当从源头抓起
家委会,定好位才能不越位
“书法博士”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