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青少年暑期溺水的悲剧近年来频频上演。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发现,仅今年6月至今,青少年溺水事件便多达数十起。(7月18日《法治日报》)
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刚入夏季,媒体已报道多起少年儿童溺水事件,足见防溺形势何其严峻。屡屡发生的悲剧证明,防溺的难点并不在于安全教育与提醒。包括学校与家长,对孩子涉水安全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但由于孩子并不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无法抵御近水嬉戏的诱惑,几乎每一起溺水事故的发生,都是孩子们独自近水、戏水造成的。
所以,防溺水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而是要做好实时的无缝保护。一是守牢水域防线。摸清溺水高危水域、重点点位,做好针对性的防护,加强监控管理与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劝阻,为青少年野泳设“栅栏”,在“最后一米”防患于未然。
二是守牢监护防线。从溺水事故的发生来看,最大的共同点是监护失位,特别是农村,亲人照顾不周现象较为普遍,一旦到了假期,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由于农村地理条件复杂,青少年溺水风险倍增,这也是溺水事件在农村多发的根本原因。
所以,防溺水还要想办法补上监护漏洞,在“第一米”设防。一方面提高家长们的监护责任意识,对放任看管加以约束,这在农村尤其重要。在监护责任追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的管理干预需要补位,让孩子始终都置于家长的视线之下;另一方面要积极解决好农村儿童暑期的照顾管理难题,采取政府资助、公益参与、村民互助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服务,开展集中管理与轮流值守,不让孩子暴露在各种风险场景之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孩子的安全系数。
(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