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拍蒜风波”,教训几何?

  评论员观察

  近日,“张小泉菜刀因拍蒜断了”事件持续引发关注。该品牌负责人夏乾良在回应网传其评价“中国刀工不及米其林厨师”时表示,“现传视频中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从而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为自身的不当言论对消费者理解造成的错误引导,表示诚挚的歉意。”(7月19日中新网)

  “蒜没事,刀断了”“不能拍蒜的刀,是‘装蒜’吗?”“菜刀不能拍,蒜了吧”……看到满屏幕的玩梗嘲讽,或许已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折在一颗蒜上。” 

  其实,在产品并无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菜刀能否横拍,取决于产品的材质与设计。一般来说,刀刃的角度设计越小,刀刃越是锋利,但同时刀身的强度也会相对较低,有点“至刚易折”的意思。比如,一些以锋利闻名的国外刀具品牌,也曾表示其部分产品“不建议横拍”。

  照这样看,此次引起围观的不能拍蒜的刀具产品,可能是参考了这一设计。只是,这原本可以在事前、事中甚至事后解释清楚的问题,却因为反面教材般的应对处置,让企业一步步处于被动。比如,令人堪忧的客户回复。面对消费者的“刀为何不能拍蒜”质疑,没有过多解释,仅有一句轻描淡写的“不能喔”。如此服务态度,就足以让人皱眉不悦。

  再到网传的“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言论。尽管这段视频有明显剪辑加工的味道,但联系到张小泉此前关于“并非所有的刀具都可以拍蒜”的相关回应。两者结合之下,难免会给人一种“你在教我做事”的感觉。恰如网传视频的最后提到“消费者教育”一词,一时让人语结,也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与其说此次公关危机是“事从蒜起”,倒不如说是一开始把自己“算进去”了。设计一款“不能横拍”的菜刀,对于习惯了“拍蒜”的国内消费者来说,是否有市场姑且不论。因为切菜方式与菜刀选择,本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习惯之分。但倘若完全忽视主要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并试图将产品设计、功能介绍等问题归咎到“消费者不会用”上,这不仅显得强词夺理,而且也违背了消费者教育的本义。

  诚然,创新产品样式、开发新刀具,这些是老字号“倚老卖新”的关键。同理,进行“消费者教育”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商品复杂多样的当下,帮助消费者理清需求,引导他们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消费选择,确有必要。但在方法上,应讲究平等、循循善诱。毕竟,尊重消费者,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从目前来看,企业自身客观上也接受了一场生动深刻的、来自消费者的教育。明明是可以事前提醒消费者的一句话,为何要等到那颗蒜头出现呢?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国际
   第A12版:区街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文化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共同为未成年人守护好清朗网络空间
点亮夜经济,广州“夜”来越有趣
“刀”下留情
“拍蒜风波”,教训几何?
不妨给“云面试”多些辅导
微评
在古诗词中寻回诗心
筑牢防溺水“两条防线”
奥数遇冷编程渐热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