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类物质食品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了《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其中明确,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7月14日人民网)
“食金之风”由来已久。市场上一直都有各种“穿金戴银”的食品,比如十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黄金酒,近年来的金箔牛肉、金箔寿司、金箔蛋糕等。这些食品虽然售价不菲,却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食品。平时售价仅5元的雪糕配上几片金箔后可以卖到58元,看上去金光闪闪、豪华气派的“金箔酒”,只添加最多价值2元的金箔,价格就能从200元飙升至3999元。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食金”?一是因为不少人并不清楚金银箔粉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以为“食金”有益健康。有古籍曾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金箔酒在广告中也宣称:“常饮金箔酒定会让您精力充沛、心旷神怡。”可事实上,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并不能被胃肠道吸收,少量食用虽对人体无害但也无益,如果金箔纯度不高,含有其他重金属,反而对人体有害。二是因为不正常的消费心理作祟。有人是因为猎奇,想尝尝新鲜古怪的食材。有人则是炫富。金银向来是财富的象征,“食金”也被打上了非富则贵的标签。
这两种心理都要不得,于己无利,更有碍社会风气。如今,四部门明确指出金银箔粉并非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且坚决表示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这是对长期以来“食金”有益健康的错误观念的纠偏,也是一次对公众的科普。受时代所限,古籍中的一些认识缺乏科学常识,难免带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须辨清真假,不可盲信盲从。
“食金”之风,本质上是一种奢靡之风和享乐之风。明明极其便宜的东西,打出添加金银箔粉的噱头,价格就能十几、二十倍地往上涨。商家的目的在于挣钱,不少消费者也并非不知,他们之所以愿意掏腰包交智商税,原因也很简单,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看中的就是此类商品的“高端、上档次”。这种宣扬奢靡享乐、拜金主义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实在不宜提倡。重拳出击,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方能正本清源,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