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
近期,教育部等联合开展的“国聘行动”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先后推出多个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305.7万个职位、收到简历超1000万份。(6月21日央视频)
微评: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数百万职位涌来,既为毕业生增强了信心,也对就业工作提速增效提出要求。面对如此大数据,需要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重点是畅通就业渠道和信息。要联合各方资源,为毕业生精准对接好“三位”,即单位、岗位、职业定位。线下,着力于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服务,尤其要在“四重”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即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线上线下要各有侧重,力求1+1>2。
“618”
据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统计,今年“618”期间,有商家提前10多天上调价格逃避“7日成交价”;“收货后发现无吊牌,疑似二手商品,而且发错货不给处理”;直播间低价诱导购买三无产品、拒绝赔偿……(6月21日人民网)
微评:诚然,消费新场景、新品类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可无论商品、服务如何变化,消费者的高品质需求都不曾改变;不管消费纠纷如何“变种”,消费维权促进消费公平、构筑人们美好生活的初衷都不会改变。商家、平台都要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别抱着“一锤子”“割韭菜”的错误心态,而要让诚信成为每一个购物节的底色,在新经济、新消费中打造屹立不倒的“金招牌”。
揪“内鬼”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依法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工作。(6月21日央广网)
微评:回顾今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发布10件典型案例,就涉及行业“内鬼”:有电信部门代理商和劳务公司内部人员相互勾结,非法采集务工人员身份证、人脸识别信息激活手机卡,并被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监守自盗,实在可恶!好消息是,有关部门已运用高科技对犯罪分子精准识别、抓捕,以及此次对全链条打击提出具体要求,都不断压缩着电信网络犯罪的空间。从市民的角度看,相关部门还应该充分用好这些案例,警示犯罪分子,进而推动行业治理。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