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斩断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

  去年11月以来,针对偷拍偷窥事件频发,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依法严厉打击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条行动,侦破刑事案件16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60余名,打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生产窝点15个,缴获专用器材1.1万件,查获被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3万个。

  前不久,“私人影院有多可怕”等相关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除了卫生问题让人诟病之外,还有那些防不胜防的针孔摄像头——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人却在偷偷地看着你。这一幕光是想象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为何偷拍偷窥事件频频出现?这一方面与不法分子“偷乘”科技快车不无关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光学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像头变得越来越轻巧便利,却也越来越“可怕”了。从警方公布的案例来看,有的不法分子可通过网络黑客技术,将家用摄像头“叛变”成偷拍工具。有的则可以将微型摄像头、监听器等监控设备安装在插排、充电宝、打火机等不易让人察觉的生活用品中。种种“高科技”手段,防不胜防。

  另一方面,一条黑色产业链条,成为偷拍偷窥者的原始动力。曾有媒体报道,偷拍产业链从最顶端的拍摄到最低端的散播,几乎在每个环节上,传播者都可以获利。这让原本就建立在错误需求之上的违法行为,变相得到了“市场”的鼓励,也打开了罪恶的潘多拉盒子。此外,偷拍设备的成本较低、获取途径不难,也在客观上为其提供便利。而且,有不少受害者发现自己被偷拍后,出于害怕身份被曝光等心理,也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消极处理方式,这无疑也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因此,要防住这些偷窥贼,关键还在于斩断这条畸形的黑色产业链。除了加强线下的摸底排查、保持高压严打之势,还要加大线上监管力度。眼下,大部分电商平台虽然增加了“针孔”关键词屏蔽,但有记者发现,只需要搜索谐音或相关隐藏用词,还是可以搜出这些偷拍设备。有关部门应与平台加强审查合作,进一步压缩其网上流动的生存空间。对个人而言,凡事多留个心眼,遇事也不必慌张。正如此次公安部所提醒,一旦发现个人隐私被偷拍偷窥要第一时间报案,公安机关必将一查到底、严惩不贷。该害怕的,是那些偷拍的变态。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5版:文娱·闲情
   第A16版: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基层好声音,汇聚发展力量
让老百姓在他乡也能“看好病”
“钱袋子”里装着民生温暖
狠治网暴
“盲盒”跨界,岂能跑偏
为任性的“弹窗”套上制度之锁
保护个人信息要守土有责
斩断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
恶意抢注,当及时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