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只因和同学发生误会,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被“网络水军”发文辱骂为“渣女”。这些不法分子还以“有偿删帖”为名对该女生进行敲诈勒索,致其身心受创。这不是电影《少年的你》中的情节,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起网络霸凌未成年人案件。
少年网络霸凌之痛,比成年人更“甚”。该案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青少年尤其未成年人不仅成为网络霸凌受害者,还不知不觉地充当起“帮凶”。正如警方披露,这些不实文章的幕后操盘手是几家专门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司,其不仅在网上收集涉及他人隐私的虚假爆料、恶意加工后扩散传播,再以“有偿删帖”敲诈勒索,还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利诱的特点,以“聊聊天发发帖就能轻松网赚”的谎言诱骗他们加入“水军”。事后,一些无知懵懂的少年“键盘侠”,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少年对抗网络霸凌,比成年人更“难”。“没有意识到自己犯罪”揭露了遏制未成年人网络霸凌的“痛点”:价值观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网络霸凌的方式更加肆无忌惮、幼稚而又恶毒,也更易受煽动、被从众心理裹挟造成浩大的声势,加之部分社交网站没有严格使用实名制,这些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尤其“00后”是在互联网中长大的一代,社交生活与网络环境高度重叠,这也导致他们在面对网络霸凌时,更容易缺乏“免疫力”。
散布谣言、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不但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严重扰乱线上线下社会秩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尤其需要社会合力。从社会层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不能只抓学习而忽视心理疏导,要及时捕捉、防微杜渐,防范少年网络霸凌发生甚至发展到线下的校园霸凌乃至犯罪。从法律层面,相关部门应持续提高治理网络黑灰产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将网民行为纳入法律框架之内。此外,相关内容平台要加强自律,承担起主体责任,完善投诉反馈渠道。要群策群力,让网络犯罪黑手一伸出来就被“斩断”。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不要让少年“键盘侠”的网络霸凌成为压垮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