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疏堵结合,管好电动自行车

  近日,广州交警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全市统一行动,全面加强摩电综合治理。截至3月24日中午,全市85个联合查车点共查处摩电交通违法行为7100多宗。事实上,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已开展过多次整治。仅2020年,广州交警就查处了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41万多宗。

  对电动自行车的评价,绝对是“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人看法迥异,有时形同冰炭。要问行人,肯定不会给好评,电动自行车经常在人行道上乱窜,而且又悄无声息,让行人防不胜防;要问机动车驾驶员,评价也差不多,开车在马路上,左穿右插的电动自行车就像一颗颗流动的“炸弹”,有的骑手还边骑车边看手机;要问交通管理部门,他们对电动自行车乱象也是直摇头,不管不行,管又管不过来;要问电动车车主,他们有一百条批驳你、说服你的理由,甚至还能“完美”解释为什么要抢占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等。

  电动自行车毁誉参半,一半是客观原因,一半是素质问题。条条大路,多为机动车所设,难有非机动车立足之地,电动自行车只能“自动升级”为“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不常有,偶有所见,往往还被机动车、行人占去一大半。至于个人素质,则与客观条件无关,就算有非机动车道,不守规则的人照样会把车子骑到机动车道、人行道上;就算红灯当前,个别骑手也会临时患上“色盲”,对红灯视而不见。

  无论“病灶”在哪,强化电动自行车管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镇痛”作用。面对数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存量,面对市民的刚性需求与现行法规冲突,规范管理当从何处着眼?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表示,将逐步增设完善非机动车道——对部分慢行系统不完善的城市道路开展非机动车道增设或完善工作,按计划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对电动自行车骑手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但要让车子愉快地跑起来,还有难关要闯,那就是身份问题。

  “禁摩限电”让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中的身份稍显尴尬,也让交通管理者左右为难。2019年4月,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前,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广东作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省,公安厅交管局根据《通知》精神制定相关工作,许多地方开始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上牌。有序放开、规范管理,既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动自行车乱象。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小电动自行车,情系百姓生活,应当将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连海平)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第A6版: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国内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百科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涨价不是共享经济的救命稻草
做好适老型诉讼,服务是关键
请假超3天社保自缴,太奇葩!
疏堵结合,管好电动自行车
美丽广州
遏制超时加班要找准“痛点”
铭记英雄,勇毅前行
让行贿黑名单成反腐必杀技
平台关停,网络互助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