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评15元,一条“想看/想听”2元,点赞、投票都可买到……日前,《证券日报》记者对豆瓣“水军”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访,见识了豆瓣“水军”的强大操控力。
“水军”何以存在?简单来说,因为口碑与票房的联系愈发紧密。而“水军”就是要干预口碑,为自己“粉饰”,将对手“抹黑”,进而争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水军”出没,无疑会破坏市场秩序,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终侵害的是行业生态、消费者利益。
再把视野放宽——近年来,与数据流量相关的网络犯罪呈高发态势。网络上,“刷单兼职”小广告屡见不鲜,个别直播间的热闹场面被频频打假,网购、外卖等平台的好评让人难辨真伪……影视领域,也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不新鲜,也不足为怪。可问题是,应对“水军”,有什么好法子?
一言以蔽之,要让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水军”出没,为钱而已。一旦成本高企,这个生意就很难做得下去。为此,强化监管、严加打击、依法铲除网络黑灰产业链不可或缺,强化平台责任也必不可少。仅以豆瓣、淘票票、猫眼等平台来说,不同平台风格不同、门槛不同,有的已将反刷分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但整体来看,想要提防“水军”,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实名注册,一人一票,加大反常账号的监测、清理、惩处,等等。成本高了,防护堤坝筑严实了,“水军”就很难兴风作浪。
此外,相比于防,更重要的还是供需关系。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要提醒“水军”的雇佣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军”也一样。“水军”可以短暂影响一部作品的口碑,但只能影响一时、影响有限——相比正常用户的“汪洋大海”,“水军”不过一摊浑水而已。更值得一提的是,网友并非没有鉴别能力,实践一再证明,评分作假、虚高会激起公众反感,引起强烈反弹,最终将自己“反噬”。所以,“水军”这摊浑水还是别蹚为好。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