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多地政务新媒体向短视频平台延伸,丰富了政务公开途径,成为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渠道。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短视频政务账号重数量、轻运营,不少成为“僵尸账号”,还有的为涨粉时常“走偏”,加重了基层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政府部门在不少民众眼里是比较严肃、刻板的。而政务短视频则用趣味化、接地气的方式进行科普解读、活动介绍、形象展示等,不仅收获了大量粉丝,也打造出了政府亲民新形象。
借助新媒体手段来进行政务宣传、展示和服务,是开设政务短视频的初衷。政务短视频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归根结底要落脚到“服务”与“公信力”上。那些政务短视频的爆款产品,无一不是体现出这些特点。比如,“民警李建国”让人在爆笑之余学会救人和防溺水技巧,“北京SWAT”向网民们展示出特警队员的日常训练场景,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和自豪感。
目前一些政务短视频号走偏,恰恰是忘记了这一初衷。有的奉流量为圭臬,为了涨粉一味追逐热点,发布与政务无关的内容;有的内容并无准确出处,有违公信力;有的则注册账号后基本不更新,只求有不求好,更谈不上服务;还有的地方自己做不了,就花高价采购第三方服务,造成无谓的浪费。政务短视频,短视频有了,却没了政务没了服务,成了电子化的形式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形式主义的背后总与跑偏的政绩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一些地方大张旗鼓、大干快干的原因就在于政绩驱动。据了解,一些地方已连续几年开展“十佳政务抖音号”“年度政务新媒体”评选活动,为此当地干部职工不得不四处拉票。而在有的地方对电子政务的考核指标中,短视频是加分项。因此,为了出“成绩”,一些地方只能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只图热闹,不重实效;只看过程,不问结果;只要数量,不看质量。披上了电子化的马甲,形式主义仍然危害巨大。将跑偏的政务短视频拉回正途,就要回归初心,立足政务工作职责,认认真真地从内容创新和服务民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方能让“互联网+政务”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更好地沟通、连接、服务群众,实现政通人和。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