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会柑采摘上市时!“双节”期间,在江门新会的梅江、天马、茶坑等新会柑核心产区,当地的果农们正忙着摘柑、剥皮、晒皮。原来,首批新会微红柑已经上市,来自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采购商、游客纷纷前来。
在梅江百盈柑场,柑园场主叶保雄向记者介绍,新会柑每年有不同采摘时间,一般的小青柑采摘时间大致在7月份,用来制作小青柑普茶居多;微红柑、二红柑采摘时间大致在每年的9月至11月份;而新会大红柑的采摘时间大致从12月初开始,目前正是首批新会微红柑上市时节。据悉,新会柑、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4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超260亿元,并连续3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第一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文产结合:“双节”陈皮集市上演文化盛宴
为迎接新会柑上市,“双节”期间,新会举办了陈皮集市等系列活动,9月28日,在“中国陈皮之都”江门市新会区,一场关于时光与风味的文化盛宴——新会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2025道地新会陈皮全国交易会在新会陈皮村举办。活动依托“双节”客流打造“陈皮产业+侨乡文化+节庆消费”的品牌融合舞台,启动陈皮村2025新会陈皮预售季,持续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
“本次全国交易会,不仅是精品陈皮的集中亮相,更是资源整合、供需对接、品牌跃升的战略平台。”新会陈皮村创始人吴国荣表示,本次交易会将从9月28日一直持续到12月,活动现场进行了新会陈皮全产业链银行金融服务合作、2025年新会柑/新会陈皮产销合作、大型渠道新会陈皮采购等签约,打通陈皮村从柑果种植到陈皮销售,再到金融赋能的关键链条。
10月1日至8日长假期间,陈皮村持续举办了“新会陈皮+”国庆、中秋消费集市活动,现场展示非遗陈皮制作技艺,并搭配传统民俗体验,让游客在逛集市的同时,沉浸式感受陈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集市期间,设置“非遗文创日”“中秋主题日”和“文化体验日”三大主题日活动。
地标守护:千年品质实现现代传承
记者了解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位于新会柑核心产区的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被确定为首批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试点。为守护这份地标资源,会城街道联合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构建起全方位保护体系: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地方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数字化赋能为新会陈皮产业注入新活力。据了解,“新会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专用标志申请、审核“一网通办”,目前701家企业获准使用新会陈皮、新会柑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量达4200万件,居全省首位。“区块链+防伪码”双认证体系,更为每片新会陈皮赋予“数字身份证”。
以新会陈皮为核心,新会会城街道还构建起种植、加工、金融、物流、文旅、电商六大功能板块的产业生态圈。生态标准园推广无人机植保和5G监测技术,确保原料品质;物流中心日均发货超10万件,48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城市;陈皮古道、陈皮村、新宝堂等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研学经济蓬勃发展。
会城街道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陈皮学院”,年培训产业人才超1000人;连续举办六届陈皮文化节、三届国际论坛,持续提升新会陈皮品牌影响力。今年年初,新会陈皮村与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及联盟单位代表签署《道地陈皮品质守护倡议书》,共同守护新会陈皮的“道地性”金字招牌。倡议书明确,多方将以数字化溯源与标准化建设,实现“产地年份溯源、工艺透明、品质保障”。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溯源+标准化闭环”,深度串联种植、加工、仓储等六大板块。
强村富民:着力推进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新会陈皮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引擎。会城街道计划投资建设“新会陈皮国际博览中心”,打造集文化展示、沉浸体验、大宗交易、指数发布于一体的世界陈皮总部;同步推进“陈皮+康养”特色文旅建设;力争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
企业创新实践同样精彩。新宝堂联合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打造全流程溯源的仓储流通中心;东甲原枝在政府溯源指导和政策支持下,实现品牌化发展。正如东甲原枝运营总监汤宝红所说:“政府的精准服务让企业前行更有方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让柑农、企业、投资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同“柑”共富。
新会柑、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4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超260亿元,并连续3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第一位。作为做好新会陈皮“大文章”的主战场,会城街道以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为抓手,探索种植、加工、流通、销售、仓储、金融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据悉,在建设特色镇的引领下,近年来各龙头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新增投资达4亿元。其中陈李济陈皮发展中心项目2亿元、陈皮村陈皮产业中心项目1亿元、道地陈皮潮创文化园6000万元、新宝堂项目2000万元。如今,以新会陈皮为核心,会城街道已集聚种植、加工、金融、物流、文旅、电商六大功能板块。凭借其集“药、食、茶、健”于一身的特点,新会陈皮形成了“6大类35细类120余种产品”的产品体系;陈皮古道、陈皮村、新宝堂、东甲原枝等特色文旅展示平台,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研学经济快速增长;“陈皮银行”的仓储金融模式创新,更是把新会陈皮从农产品升级为可质押、可投资的“硬通货”。
近年来,新会会城街道还整合乡村振兴中的陈皮示范带建设资金,和“百千万工程”中的陈皮主题风貌廊道建设资金,投入8000万元完善陈皮核心产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陈皮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推进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