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奔县”了吗?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一批县级“宝藏小城”跻身旅游热门榜单。内蒙古阿尔山、云南腾冲、甘肃敦煌、江西婺源、吉林延吉、福建平潭等地,都出现游客爆发式增长。“小城游”“奔县游”火出圈,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文旅活动新风尚。
纵观文旅市场,有的以“大而全”留客,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首选;有的因“小而美”出圈,如某平台数据显示,阿尔山凭借绝美的秋日风光,以340%的热度涨幅成为“反向出游”的首选目的地。文旅下沉、小城出圈,丰富了选择、分散了人流、激活了县域、带动了消费,文旅市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繁荣景象令人欣喜。
这些“宝藏小城”为何受青睐?网友有言,“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奔县游”的走红并非偶然,也不仅仅是依靠价格优势,更在于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
先看需求。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模式,转而探寻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深度文旅体验。假期到来,当有人还在为热门城市的交通拥堵、高价机票和难订酒店犯愁时,一些人以“人少”“小众”“反向”为关键词,主动选择“返璞归真”,走向县城、走向乡村。乡愁、淳朴、烟火、栖息……远离都市的喧嚣,用有限的预算去小县城纵情田园山水、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特色美食,岂不乐哉?
再说供给。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县域旅游也具备了交通通达、住宿便利等优势。众多小县城,已经撕下“小而弱”的旧标签,变成“小而美”的代名词。被称为“宝藏小城”,也印证了这一点。不少县域地区自然景观富集,拥有众多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是妥妥的“宝藏”体质,具有独特优势和魅力。再加上,当地相关部门积极“整活”、花式“宠客”,“好风景+好环境+好服务+好体验”,自然能赢得游客“用脚投票”、主动奔赴。
流量已至,如何接住、接好?怎样从网红变“长红”?这是摆在县域城市面前的一道考题,更是实现小城突围的宝贵机遇。
对此,有些思路可供借鉴。比如,哈尔滨以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百姓经营文化,创新文旅融合,打破“尔滨热”的冬季限定。发展县域旅游,同样需要突破“看天吃饭”“靠景吃景”“一招鲜”的局限,主动走向市场、拥抱需求、丰富场景、创新体验,让游客引得来、更留得住,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又如,一些地方推出“一票畅游全城”惠民举措,用小票根串起餐饮、住宿、购物、景区游览等消费长链条,实打实提升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县域旅游要火下去,必须秉持受众思维,立足地方禀赋,增强文旅想象力、沉浸感,打好用心牌、服务牌。此外,还需锚定“长期主义”,善于捕捉并破解影响游客体感的堵点痛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软硬环境,不断修炼内功,创新文旅打法,让目的地持续释放吸引力。如此,“奔县游”才能奔出文旅消费新热潮、新空间,奔出县域发展新活力、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