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员 付迎红
金秋时节,国庆、中秋相逢,长达8天的假期里,许多人踏上旅途,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繁荣的市场,火热的消费,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10月8日《南方日报》)
节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成色、大众消费信心的样本。数据是消费市场的直观反映。以广东为例,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假期第7天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25.3万人次,同比增长2.1%;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40万人次,同比增长2.4%;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次,同比增长2.2%;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32.4万人次,同比增长1.9%……密集的出行、上扬的数据、爆棚的人气,共同为火热的假期消费写下生动注脚。
数据是抽象的,其背后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场景,更能让人直观感触到滚烫的消费热情和奔涌的发展活力。细察这幅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消费百景图”,白云山、广州塔、长隆等热门景点熙熙攘攘;广东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各大商圈人气爆棚……
“一芽而知春,滴水见日辉”,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跃动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以节兴商、以节聚势,从假期消费看整个市场,火热节日蕴含信心和希望,也值得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总结。
进一步激活消费“一池春水”,需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新消费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对企业而言也是值得深耕的蓝海。这个假期,消费新场景、新需求、新体验日益多元,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以文旅为例,广州推出五个“十大”特色文旅带你玩转国庆假期、重庆开出“火锅专列”、内蒙古老牛湾可打“飞的”游览,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有助于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要留住双节消费这股热潮,各地各行业应当洞察消费者需求变化,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消费体验。
乘势推动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同样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国庆中秋假期,有的地方通过开放政府食堂、停车场,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等举措,为游客带来宾至如归的出游体验,用服务背后的治理智慧与治理温度为城市“圈粉”;有的地方加强节日价格监管,引导经营者诚信、依法经营。与此同时,个别地方接待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不够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这需要相关方面加强细水长流式的外部引导,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给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带来更多信心。
假期虽已落幕,但火热的劲头仍在持续,发展的活力仍在涌动。持续发力新消费、新场景、新动能,促进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相信这股红红火火的消费热潮将绵延不绝,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为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