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全运”夺金记②
近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名单正式揭晓,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选手宋俊烨凭借巧妙的设计与稳定的操作,摘得CAD机械设计项目金牌。
从2019年入学时的“不满足”,到历经六年磨砺成为国赛冠军,他用行动证明:机械设计没有“捷径”,只有像打磨一件作品那样,把每一个知识点学透、每一次操作练精,平凡的积累,才能练就属于自己的“金牌硬功夫”。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刘春林 通讯员夏蕾莉
以高完成度拿下金牌
CAD机械设计是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届国赛中,该赛项要求选手灵活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三维扫描仪和手工测量工具,完成从产品设计到实物验证的全流程任务,具体包括建立零件和装配模型、工程图出图、效果渲染、仿真分析报告输出,并借助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进行快速验证。比赛涵盖机械设计挑战、机械制造、建模装配与详细工程图、逆向工程4大模块,全方位考察选手的专业技能。
本届国赛加入了很多新设备、新内容。比如模块A新增了激光切割机的使用,并采用两款不同的3D打印机,且涉及多色打印技术。“模块A的考核内容从未如此繁多和复杂。”宋俊烨回忆,该模块要求制作两款风扇:一款通过3D打印完成,另一款则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制作。比赛仅提供概念草图与部分零件,选手需自主完成3D建模、部分零件打印、装配模型与装配图绘制,并最终实现风扇的实物组装验证。
一整套流程下来,宋俊烨的作品完成度最高——不少选手的风扇难以正常安装,而他的作品不仅能成功安装,还完整实现了绝大部分功能。
国赛竞争激烈,但宋俊烨选择将注意力专注于自身。“大家的实力都很接近,也不清楚别人的表现到底有多强,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做到自己的极致。”他说。正是这份专注,引领他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慢积累”磨出“快速度”
2019年,带着对机械设计的好奇,宋俊烨报读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工业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方向)专业。入学第一年便成功入选学院精英班,当时,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先把基础打牢,再一步步往上闯。
宋俊烨深知,机械设计不能靠“天赋”,而要靠“积累”——“拥有一定水平的选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培养,师兄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急不得。”刚入精英班时,他从最基础的“看图识图”学起,把建模速度、出图效率当作首要目标。为了提升速度,他把往届赛题、网上下载的模型当作“练习题”,每天泡在实训室里反复琢磨。就这样,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筑基”:扫描仪使用、多色3D打印参数设置……凡是项目涉及的基础技能,他都能熟练掌握。他还曾到汽车企业学习,接触发动机缸体、支架设计等实际生产场景。“这些行业经验让我更加懂得设计要贴近实际,在国赛里遇到新设备也能更快适应。”
“慢积累”磨出了“快速度”,2021年至2024年他连续4年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上,用极快的出图速度打败大学生选手,斩获机械类个人全能一等奖。
2023年入选国赛备赛队伍后,宋俊烨把不同结构的打印效果、调试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反复对比优化;为摸透激光切割木板的特性,他一次次尝试零件拼接,从调整切割功率到优化榫卯结构,直到能快速拼出完整的木制作品。“技能提升靠的不只是反复练习,更是稳住心态。”备赛中,面对与师兄的差距、技术上的瓶颈,他坦言:“有时也会紧张焦虑,但转念又告诉自己,只能尽全力把当下的每一步做扎实。”
回顾6年技能之路,宋俊烨也曾有过“自我怀疑”的低谷期,“接纳当下”的心态,让他更专注于技术本身。如今手握国赛金牌,他依旧保持谦逊:“这不是终点,机械设计要学的还有很多。”他用行动证明:机械设计没有“捷径”,只有像打磨一件作品那样,把每一个知识点学透、每一次操作练精,平凡的积累,才能练就属于自己的“金牌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