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傅文臻、林冬霓、刘靖雯)一辆搭载10余项原研技术、集筛查与干预于一体的移动医疗车,将开进社区、校园和灾害现场,打破传统医疗的时空限制,让精神心理服务“触手可及”。8月29日,在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年会开幕式上,全球首台5G脑心动车正式发布。这款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及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移动医疗平台,致力于解决老年痴呆早期筛查、心理危机干预等公共卫生难题。
移动医疗突破时空限制
“这台车搭载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浆标志物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快速筛查与干预脑机接口系统在内的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配备三间诊室,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介绍。
脑心动车融合5G智能AI系统、便携式神经调控仪器和脑机接口—虚拟现实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具有多场景、宽应用、快部署等优势,可全面支撑构建神经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目前已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与干预、心理疾病筛查、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在社区与养老院,它是阿尔茨海默病筛查的‘流动站’,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普筛,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检测,及时发现认知障碍隐患,并进行个性化干预。面对重大应急事件,它化身‘心理急救车’,快速抵达现场,借助专业设备与智能系统,为受影响群众开展精神心理干预,缓解应激反应。此外,学校、企业等场所也可成为其服务阵地,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早筛、职场人群压力疏导等需求,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支持,实现全人群、全场景心理健康守护。”宁玉萍表示,脑心动车的正式发布,标志着精神心理医疗服务模式通过移动医疗车迎来突破。
可快速筛查与精准干预
在技术层面,脑心动车整合了多项创新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吴凯教授介绍,采用柔性穿戴式脑机接口设备,用户只需进行10~15分钟的脑电检测,系统便在5分钟内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他解释说,新一代脑机接口系统采用柔性材料与模块化设计,结合AI算法,实现了在移动场景中完成精准筛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钟笑梅则提到血浆标志物检测技术:“通过血检技术可便捷、经济地筛查阿尔茨海默病,敏感度最高达94%,特异性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