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健康周刊

总觉疲惫关节酸?可能身体有炎症

张青梅

本文字数:1514

  “没感冒发烧,怎么总觉得累、关节酸?”其实,这可能是身体正在经历“慢性炎症”——一种像温水煮青蛙般缓慢损害健康的隐形状态。与此一同出现的,有一种饮食方式频繁登上热搜,得到不少健身达人、明星网红甚至是营养学专家的推荐,这就是——“抗炎饮食”。

  身体的炎症状态是身体“发炎”了吗?抗炎饮食真有这么神奇?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韩亚娟,她从营养的视角给大家解读慢性炎症和抗炎饮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刘琪莎

  慢性炎症:

  不疼不痒却在悄悄伤器官

  炎症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有时候是有益的,但如果炎症长时间无法消除时,就对健康不利了。而说到炎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呼吸道炎、肺炎、肠胃炎等由病毒或细菌引发的急性炎症。

  韩亚娟介绍,慢性炎症和感冒发烧的急性炎症并不相同。急性炎症是身体的“紧急防御”,比如伤口红肿流脓,几天就好;慢性炎症是免疫系统的“过度敏感”,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没有明显疼痛,却会慢慢影响血管、关节、肠道等器官。

  这些常见问题

  都和慢性炎症有关

  韩亚娟介绍,常见的慢性炎症类型及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代谢性炎症

  通常是“吃出来”的炎症,长期高油高糖饮食让内脏脂肪堆积,脂肪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诱发胰岛素抵抗,这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的原因。

  自身免疫性炎症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晨僵、关节变形。

  感染相关性炎症

  幽门螺杆菌、慢性咽炎等持续感染,会让炎症因子“赖着不走”。

  饮食与慢性炎症存在什么关系?好好的身体,为什么说发炎就发炎了呢?

  韩亚娟介绍,除了遗传和感染,久坐、熬夜、高压力、不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背后推手”。比如熬夜会让皮质醇紊乱,削弱免疫调节能力,导致炎症蔓延。

  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系统综述指出,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膳食模式根据食物摄入特征具有不同的炎症潜力,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免疫功能。

  慢性炎症不可怕

  关键在早期干预

  韩亚娟介绍,慢性炎症像“小火慢炖”,药物能快速“灭火”,但饮食是“釜底抽薪”的关键。最近一项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导的研究发现,坚持抗炎饮食6个月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平均下降40%,血糖、血脂也更稳定。

  韩亚娟指出,抗炎饮食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一套饮食模式。它通过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阻断炎症通路,从根本上减少引发炎症的“源头供给”。她给大家提供了一份抗炎饮食清单:

  1.全谷物,守护肠道的抗炎力量

  推荐:燕麦、糙米、藜麦(每天50~100g)

  作用:富含膳食纤维,被肠道菌群分解成短链脂肪酸,加固肠道屏障,减少毒素进入血液。

  2.深色蔬菜,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角色

  推荐:菠菜、西蓝花、羽衣甘蓝(每天300g以上)

  作用:萝卜硫素是一种含硫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西蓝花、羽衣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中,不但能提升细胞抗氧化能力,还具有抗炎、抗菌、促进消化的功效与作用。菠菜的叶黄素可降低眼部慢性炎症,适合长期使用电脑的办公一族。

  3.深海鱼,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助力

  推荐:三文鱼、沙丁鱼(每周2次,每次150g)

  作用:富含ω-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

  4.坚果与香料,天然抗炎功效

  推荐:核桃(每天2~3颗)、姜黄(做菜加适量)

  作用:核桃的α-亚麻酸可改善血管炎症。姜黄的姜黄素能阻断炎症信号通路,搭配黑胡椒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吸收率。

  要避开的抗炎食物:

  高糖饮料、油炸食品、加工肉(香肠、培根)会加重炎症,建议每周不超过1次。

  “慢性炎症不可怕,关键在早期干预。”韩亚娟表示,把抗炎饮食融入日常,比如早餐加把燕麦,晚餐来份清蒸鱼,就是给身体“消炎”的简单办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 A7总觉疲惫关节酸?可能身体有炎症 张青梅2025-09-06 2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