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把准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突破口

陈文杰

本文字数:1192

  广州日报评论员 陈文杰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学科专业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更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从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如今的行动方案,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再提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是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截至202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进入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当高等教育的“量”不再是短板,那么“质”的提升便被提上日程。其中,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当下,学科专业调整既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对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承认,当前学科专业建设还存在不适应不匹配,比如此前的专业调整中,有不少高校暴露出“旧专业舍不得放,新专业跟风扎堆”等问题。此次《方案》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切实把准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要抓住国家战略需求这个“牛鼻子”。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原始策源地,必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教育部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并开辟重点领域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在此背景下,《方案》提出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目的正是进一步推动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更好地实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要加快推进存量学科专业迭代优化。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专业已与现实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脱节。与此同时,新技术、新业态等不断涌现,也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时代。对此,《方案》各有侧重,一边强调要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另一边明确要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加快教学内容迭代。如对部分不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现有的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此稳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事实上,迭代优化并不是简单的淘汰,它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其中,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是一大趋势。例如今年新增的29种本科新专业(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不仅明显体现交叉融合,更能从这些新专业的名称中看到“过去的影子”。

  好政策需要好落实,好落实离不开好保障。落细落实《方案》,既要强化各方主体责任,还要强化支撑保障——通过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和政策激励、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标准、健全多元评价体系等有力举措,方能平稳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落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把准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突破口 陈文杰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