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堂食外卖,怎样吃得放心?这是媒体报道的一则标题,更是万千用户心中的一个疑问。
无堂食外卖店,也就是不具备现场就餐条件、只做外卖生意的店铺。倘若要给其画幅像,它们大概长这样:店面小,有个厨房足矣;店员少,根本不需要服务员;隐蔽,不去沿街位置凑热闹,喜欢蜗居在老旧居民楼或隐蔽小巷……据报道,近年来无堂食外卖店数量增长迅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而这些海量外卖约三成出自无堂食经营店之手。其数量之庞大,超乎想象。
应当承认,无堂食外卖是互联网经济催生的新模式。它更经济,门槛更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且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相比传统餐饮店而言,这种分工更为高效、精细,值得期许。然而,无堂食外卖“风评”一般,或者说得再直接点,很多店可以与“脏乱差”画等号。有的晒图全靠“美颜”,有的行踪俨如“幽灵”,有的食材不新鲜、加工不规范,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甚至连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没有!诸多“脏外卖”“幽灵外卖”,让网友产生了心理阴影,甚至调侃“点外卖像开盲盒”“没拉肚子就算中奖”。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怎样吃得放心?其实不难。相比堂食而言,无堂食外卖所缺少的,就是应该补足、加强的。缺什么?亲眼所见,近距离围观。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多几双监督的眼睛,总会让一些手收敛一点,让一些操作规范一点。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提出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细心梳理,不少地方进行了探索。比如广州探索“外卖餐饮智慧监管新模式”,让看不见的后厨变成“透明的厨房”;重庆发布了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浙江在全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模式;平台层面,美团推出“浣熊食堂”,通过“全程可视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
说到底,无堂食外卖的问题在于“隐”,而监督必须打入“内部”、嵌进其中。眼下各地做法不一,但有几项工作应成常规操作、必选动作。比如明厨亮灶,装个摄像头,让顾客在平台可以实时看到外卖的制作过程。如今,直播已火成这样,拍一拍做饭不难吧?再如,食品安全内部举报备受关注,而最接近“内部”的人当属外卖小哥,鼓励骑手“随手拍”值得再探索。还有,平台当投入更多,尤其是借力AI技术自动识别违规操作;监管部门也可搭建动态监管信息库,与平台强化数据合作,对那些差评多的店铺多些突击检查,予以精准治理。
吃进嘴里的没有小事。对于外卖,绝对的放心难如登天,但监督的眼睛多了,我们总会更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