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当心“虚拟养殖”掏空你钱包

张西流

本文字数:770

  近年来,“虚拟养殖”概念悄然兴起。在看似趣味盎然的“虚拟养殖”投资背后,却可能暗藏非法集资陷阱。近期,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一举揭穿从“虚拟养鱼”到“未来矿场”的犯罪黑幕。(7月31日《检察日报》)

  近年来,“虚拟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养殖模式逐渐兴起。用户通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认养动物,由平台代为养殖,到期后获得实物回报或利润分成。作为数字经济与农业结合的创新模式,“虚拟养殖”本应大有可为,促进农业数字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却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行非法集资之实,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虚拟养殖”之所以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主要缘于其商业模式的特点。不少问题平台以“低投入、高回报”为噱头,宣称投资者只需投入少量资金认养鸡、猪、牛等,就能在短期内获得远高于市场水平的收益。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承诺,往往是非法集资的典型特征。正规的虚拟养殖平台应与实体农业结合,确保资金用于真实养殖生产。但部分平台虚构养殖项目,将用户资金汇集形成资金池,通过“借新还旧”维持运作,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可能崩盘跑路。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平台未公开养殖基地、动物存栏量等关键信息,甚至伪造数据欺骗投资者。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加之难以核实项目真实性,投资者极易陷入骗局。

  对此,需要多管齐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规范,明确平台资质、资金托管、信息披露等要求,确保资金流向真实农业项目。公众需警惕“保本高收益”骗局,认清非法集资危害,参与“虚拟养殖”时选择有实体产业支撑、信息透明的正规平台。金融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应协同作战,对涉嫌非法集资的平台早发现、早查处,并加大惩处力度。唯有加强行业规范、提升公众防范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才能让“虚拟养殖”回归助农本质,而非沦为金融骗局的温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当心“虚拟养殖”掏空你钱包 张西流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