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吃苦”代沟需要用爱填平

谭敏

本文字数:1017

  有病硬扛、天热不舍得开电扇、长期吃剩饭等“吐槽”老一辈的帖子,在网上引起共鸣。年轻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他们想不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何长辈还是这般选择?(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年轻时吃过苦挨过饿,养成了节俭的品格,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很难改变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比如,网友抱怨的“好好的一箱新鲜苹果舍不得吃,必须从快烂了的开始吃,烂一个吃一个,到最后吃了一整箱烂苹果”“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放着当天新做的不吃,逮着剩菜来回热”就被认为是最难攻克的“陋习”。另一方面,年轻人认为的苦,在许多老人看来,并不是苦。比如,许多农村老人哪怕跟子女到城里生活,但只要一有空地,他们就要种点东西。晚辈觉得没必要,可是对“闲不下来”的他们而言,在地里干活并不是苦,反倒让他们在干活中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价值感。

  其实,子女抱怨老人“没苦硬吃”,和老人抱怨年轻人“不能吃苦”是一个道理。“明明外卖又贵又不健康,为什么不动手自己做”“几分钟就洗完碗了,哪里用得着洗碗机”“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哪像我们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有一份工作就拼了命地干”……可是,用洗碗机的年轻人可能多日熬夜加班做方案,餐餐都点外卖的可能休息日还在忙着培训充电,那些不时跳槽的年轻人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自由随性地生活。

  说到底,“没苦硬吃”和“不能吃苦”的不兼容,背后正是年龄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鸿沟。一代人与一代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同。老一辈的“苦”主要是物资匮乏的苦,而今天一些年轻人的“苦”更多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焦虑症的情况有所增多。这种苦是老一代人所不能理解的,也正如年轻人认为老人“没苦硬吃”一样。

  虽然认知上有差异,观念上有冲突和碰撞,但应该看到,双方互不理解的背后是实打实的关心和爱。抱怨老人“有福不享”的下一代是希望年轻时吃过不少苦的老人,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抱怨孩子“不能吃苦”的老人则是饱含着对下一代未来生活更好的期许。

  对苦的不同理解并无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因此,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一代,都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才不至于走到对立面,背离“都是为了你好”的初衷。老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年轻人,年轻人也要试着多理解和包容“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用更多的耐心去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并试着理解他们的“冥顽不化”。毕竟,相互理解并尊重,才能缩小代沟,增进和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吃苦”代沟需要用爱填平 谭敏2024-07-31 2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