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怎么过?对孩子们来说,这个问题本应再简单轻松不过,但对父母而言,孩子的暑假里有“大文章”:孩子要有正事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所得,最好还能在暑假实现“弯道超车”。据媒体报道,不少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编程课、英语课等项目五花八门,暑假刚开始就花了四五万元,仿佛账单越长,孩子的暑假“成绩单”就越好看。
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辅导班,这样的“鸡娃”行为流行已久。其成因直指父母的焦虑心理,而焦虑很大程度是源于比较,仿佛只有比别人“跑得快”,孩子的人生才能更顺利。但事实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教育可以是比赛,但并非人与人之间的你输我赢,更多应该是个体自身的成长超越。
因此,“鸡娃”未必出“牛娃”,“烧钱游戏”的性价比也并不高。看看这些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安排,孩子不仅难以持续用心投入,还可能滋生厌学情绪。而“鸡娃”背后的比较心理,更难以让孩子建立一套独立健全的自我评价体系。再说了,暑假本就主要是孩子用来休息的,倘若被各种培训支配,显然有违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暑假刚开始就花了四五万元”,这是个体选择,但其背后的心理值得警惕。说到底,要认识到,教育不是单纯砸钱就行。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转变,不妨从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支配的时间做起。倘若“用力过猛”,给孩子、家庭徒增负担,将会适得其反。(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