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暑期来临,清华、北大两所历史积淀深厚、校园风光旖旎的高等学府又将迎来数量庞大的参观人群。《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目前已经开放了暑期校园预约参观,清华大学于前日发布了2024年暑期校园参观管理通告。两所大学都继续要求网上实名预约,并按指定路线参观、从指定校门出入。
未名湖畔波光粼粼、博雅塔古朴典雅;近春园的荷塘月色、工字厅的水木清华……对于不少参观者来说,走进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感受这里的人文历史底蕴,是他们在北京游览的重要一站。如今,参观高校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公众心中,知名高等学府学风好、环境优,参观校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不少家长利用寒暑假等闲暇时间,带着孩子慕名参观,希望借其环境氛围在孩子心中埋下勤奋向学的种子。
最近几年,实名预约俨然成了不少大学进校参观的“标配”。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学校在进出操作上玩出新花样:有的学校需要提前7天在网上预约;有的学校需要有在校生的“邀请码”才能放行;有的学校需要办理校友卡才能进出;还有的学校干脆“紧闭大门”,将校外人员一律拒之门外。事实上,以前的大学并没有这么多“规矩”。笔者还记得当年上学时,今天吃A校的食堂、明天去B校蹭课、后天在C校听讲座都是“常规操作”。
为何过去司空见惯的事情,却成为现在很多学生眼中的“天方夜谭”?细究其因,部分学校仍存在“懒政”思维。在某些特殊时期,学校收紧进出校园的管理在情理之中。但在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已经恢复自由进出状态的背景下,仍然关门谢客,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与此同时,就算一些学校出于管理安全用预约制“限客”,但参观流程上的“加码”,不仅增加了“能不能约上全看运气”的无奈,也在无形中拉大了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必须认识到,开放是大学最为基本的姿态与精神。倡导并实践校园的全面开放,不仅有助于满足公众对教育资源共享的期盼,更是大学自身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鲜明写照。对此,高校还应展开积极探索,主动迈出开放的一步。一方面,以管理智慧在校园秩序与日益增长的观览需求中找到平衡。比如,根据校历设置开放日,避免游客参观影响日常教学;划出开放区、设置游览路线。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开放的规划管理中。比如,组织安排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再如,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开放管理措施,为开放校园提质。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