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船舶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密集,可塑性强,造船年产能超550万载重吨、产值超400亿元,单船造船能力突破40万吨,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日前,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173号建议《关于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的建议》进行公开答复。答复显示,广州拥有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两大船厂,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3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手持订单约200艘/690万载重吨,订单排期已到2028年。下一步,广州将加快出台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推动黄埔、南沙、番禺等区制定适合船舶产业特点的招商落地政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打造综合实力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目前广州全市船舶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沙、黄埔、番禺三个区,聚集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粤新海洋等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产品覆盖集装箱船、全系列液散货船、滚装船、半潜船、可燃冰开采船等,并在高端豪华客滚船、PCTC汽车运输船、支线集装箱船等产品市场具有全球引领地位。
广州造船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为此,广州成立产业发展专项小组,统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补链强链工作,推动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力建设。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制定顶层发展规划,引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壮大发展方面,广州制定《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针对广州市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行业发展前景,瞄准到2035年,将广州打造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体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端装备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通过打造协同发展的三大产业空间、聚力高端绿色的六大战略领域、实施深度融合的五大重点工程,为广州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和保障。
同时,广州制定《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广州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等,着力发展新一代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
突出高端船舶产业在船舶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中的主体地位,广州加快出台船舶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船舶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暂定名),以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为着力点,聚焦豪华邮轮、新能源船舶、智能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及其核心部件装备发展优势领域和短板弱项,强化科技创新,强化产业融合,加大高端船舶及其主要装备研制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高端船舶产业体系建设。
龙头带动助力构建大湾区现代船海产业体系
构建大湾区现代船海产业体系,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广州拥有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两大船厂,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3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手持订单约200艘/690万载重吨,订单排期已到2028年。
广船国际充分发挥在海洋科技产业方面的品牌及行业优势,2022年启动了海洋科技产业园项目,旨在建设集科研、产业、办公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园,考虑通过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吸引国内外上中下游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共同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聚焦国内外高端海洋科技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策源地。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船厂推进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导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高端海洋装备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及总部基地,打造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高端海洋装备示范基地,布局船海制造能力提升区、高端装备研发创新区、新兴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装备配套发展区等4个核心功能区。
加快出台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
当前,全球造船市场行情已经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船企订单饱满,船价也在不断上涨。2023年,船价指数创下了过去15年新高。广州如何牢牢抓住当下机遇,进一步提升配套产业发展,提升配套本地化比重,全面提升船海装备产业链的价值与水平?
根据答复,广州将加快出台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发展路径等,强化资金、土地、岸线码头、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构建错位发展、协同推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推动黄埔、南沙、番禺等区制定适合船舶产业特点的招商落地政策。明确培育与招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船舶配套产业园的选址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中船黄埔文冲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广船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配套产业发展规模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