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完善机制,让过紧日子成为一种习惯。(3月25日《经济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这意味着,不能把过紧日子当作一时之需,而是要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荀子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先哲的这番话,道出了“过紧日子”的两个关键之举。一者,节用是手段,节用的目的在于“裕民”。要善于汲取和运用节约、积贮的智慧。二者,节用靠的是制度力量。只有扎牢“过紧日子”的制度篱笆,才能避免把过紧日子当作权宜之计。
如今,各地不断完善“过紧日子”的制度机制,为的就是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如何固化于制?至关重要的,就是加强全过程管理——要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譬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避免它成为“弹性资金池”,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这方面,江西省下一步对年度一般性支出压减不到位和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单位,相应扣减下年预算,旨在树牢过紧日子的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标准化为制度规范提供“标尺”。扎牢“过紧日子”的制度篱笆,也要用好标准化这个工具。譬如,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此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攀高,确保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 (杨博)